文人龙根定
作者:背惠食言时间:2024-10-21 00:04:36热度:0
导读:龙根定老师是个文人,缘于他会作对仗工整的对联。在农村,大凡红白喜事,都必须贴对联,以示喜庆。因为农村房屋大都有七门八柱,所以对联动辄就得写十多付,很是考人心智。龙根定老师是七十年代初的高中毕业生,那时
龙根定老师是个文人,缘于他会作对仗工整的对联。
在农村,大凡红白喜事,都必须贴对联,以示喜庆。因为农村房屋大都有七门八柱,所以对联动辄就得写十多付,很是考人心智。
龙根定老师是七十年代初的高中毕业生,那时还没有恢复高考,他高中一毕业就回家务农。因为高中生那时在农村也属凤毛麟角,他不久也就名正言顺地当了本地的民办老师。
龙根定老师很喜爱看书,中国古典名著、历史传记、演义、评书、民间传说等无不涉猎,尤其对那套《幼学故事琼林》更是爱不释手。他每读书,都要摇头晃脑的吟咏,且必作读书笔记。在那电灯还不知能否实现的年代里,他点着煤油灯都要读到三更半夜。这为他日后写对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民办教师是个半师半家的角色,既要负责教好学生,又要从事家庭的体力劳动。龙根定老师总是天不亮就起来割牛草,然后赶到学校上早读,中午再忙也还要去砍一扛柴,放晚学后又要心急火燎的汇同家人一起干农活。只有晚饭后才是他自由支配的时间,但就是这样,他硬是通过考试使自己教师转正,并把自己变成一个远近闻名的文人。
因为龙根定老师喜欢写对联,且很能根据主人的家庭实际创作贴切之对,加之书法精湛。因此大凡谁家有喜事,就买了几张红纸来找龙根定老师。他就是再忙也从来不推却,写好后就带给就近的学生拿回去让主人张贴。但因为主人墨水不多,常常闹出多联混贴,上下联对贴、甲联乙地贴或横批张冠李戴的笑话来。后来龙根定老师都要在写好的对联上一一注明,以免诒笑大方。
凡是请龙根定老师写对联的主人,办喜事的时候都必邀请他入席,他也总是有请必到,有酒必喝,一喝必醉。去了又不好意思空手,还要附带着送礼,这让他无形中增加了许多经济负担。但他依旧乐此不疲,他说,那是主人家看得起你,对自己的写作也是一种锻炼。因此,龙根定老师在寨上的人缘极好,凡他家有事,大家都争着去帮忙。
我没有毕业之前,我本家的对联都是龙根定老师写的。我参加工作之后,因为本家好面子,说本家有人何必求外姓,硬要我赶鸭子上架。说实在的,尽管我是科班出身,但十几付对联要写出新意来,实在很难。写好一两付可以,但要付付都入方家法眼那实在是难上加难了。好在本家也没几个识得对联的,只要把对联写得尽量深奥些,用典生僻些,大家就认为好。由此我实在不得不佩服龙根定老师的信手拈来。
凡我本家有好事,如有人去请龙根定老师写对联,他必定要恭让于我。凡我写的对联他都说好,他写的对联如果我在场他也一定让我品评。其实只有我知道,我那半瓶醋根本就是滥竽充数,他是在给我留面子。
龙根定老师写的对联,不仅对仗工整,内容贴切。而且用典老到,韵味深长。凡是看过他写的对联,无不赞不绝口。当地一代文人王先生说,龙根定的对联,每读必有新意,而每一次写的对子又绝不重复,这是相当难能可贵的。能称得上文人者,唯龙根定也。
龙根定老师对联虽然写得好,但为人很直,甚至有点迂。如果说他的文才有多棒,那他的口才就有多笨。酒桌上最先醉倒的是他,会场上一言不发的是他。他从不与人争讼,也绝未涉足欢场。听说有一次为了他儿子的事请人去歌舞厅娱乐,大冬天都出了一身热汗。
其实,像龙根定老师这样的人才是不应该去教书的,应当专门从事写作。有一次,我偶然路过学校,听到他在教室里讲课,那课讲得真的不怎么地。与他的一肚子文才相比起来那真是有如天壤之别。那时我觉得让他去教书实在是一种残忍。
文人相亲,我和龙根定老师年龄虽然差异很大,但这绝不妨碍我和他之间的交往。我常常为他几十年来写下的几千付对子没有留下底稿深表遗憾,如果整理好了是完全可以发表的。他说有一部分他还记在心上,大多都回忆不起来了。
龙根定老师现在一边在回忆以前写的对联,一边又在为人写新对联。他把回忆起来的和新写的用毛笔工整的录在纸上,已装订成厚厚的一大本。他说等我回去帮他打印成册就可以发表了。
如今,文人龙根定老师在家乡一如既往的为人们写对联,也谱写着他为人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