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对于三毛的了解知之甚少,比起那些熟读三毛作品的“三毛迷”们,可以说我是个彻底的三毛盲。手里仅有的一本《哭泣的骆驼》也是许久以前买的,然而也并没有仔细地阅读过,以至于将它长期地堆放在书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对于三毛的了解知之甚少,比起那些熟读三毛作品的“三毛迷”们,可以说我是个彻底的三毛盲。手里仅有的一本《哭泣的骆驼》也是许久以前买的,然而也并没有仔细地阅读过,以至于将它长期地堆放在书柜里几乎忘记了它的存在。可这并不能说我已经将三毛丢进我思想史的深渊,正如陈希我先生所说,谈论自身对一个作家了解的多少并不是看你读了她几本书,听了她几堂演讲,而是要看你是否已经达到了和这个作家心灵相通的境界。如果你已然将自己的心融入到作家的实感并与她同思同想,那么作品的读与不读已经是次要的了,有时甚至会干扰你对这个作家的认知期望。
文人走上自杀这条路,选择自己主动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的事件对于我们已经没有了什么新鲜感,让我困惑地是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成名文人选择这条路。这又似乎是一种塔罗牌式的游戏,一旦开始就永远不会停止,不同年代,不同国籍的大家们在生命的最后选择了同样的逃避世俗的方式。在他们看来死亡相对于现实更是一种让人容易接受的超脱,所以他们才会毫无眷恋,才会义无返顾。
他们的天才成就了自己的创作,让自己的创作结果不朽,而死亡的诱惑又成就了他们,让他们的声名不蜚。墨泊桑,杰克·伦敦,叶塞宁,王国维,斯蒂芬·茨威格,海明威,老舍,顾城,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倘若你要找总会让你找到触目惊心。投湖,割腕,服药,利斧,丝袜,所借用的工具又总让人心惊并为之神伤。但倘若你真正了解“作家”这个概念也就不难理解他们所谓的选择了。
“三毛”一个简单而又随意的名字,却包含了太多世人对她的猜测和期望。她的降生便一直在追寻那份属于自己心灵慰藉的超脱的世界,可那份虚空的纯美的世界真实的存在吗?相对于这个嘈杂的空间,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三毛是痛苦的。可三毛又毅然坚信着自己的执著,所以她是快乐的。她漂流着寻找着,她的生命也由此转换成一种流态,她不能停止如同潮水般奔腾宣泄,一旦停止那便成了“死水”,也就失去了原有的生命的形式和光泽,也就不再是三毛。
她将漂流引入到自己的人生,而漂流又最终结束了她稚嫩的生命。见到她的丝袜,我想说她的死亡是完美的纯洁而又神圣的,不含一点的瑕疵与污浊。在这个周遭狂乱而又疲软的红尘里,你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女子的死亡能给人们带来如此的魅力与震撼。或者她认为死亡是生命的另一次漂流的形式吧。否则她又什么会选择这条路呢?
我向来是不相信传闻中的诸如此类绝症,厌世,情感,压力等等的解释,倘若一个人真是需求死亡是不要任何理由的,也不会有丝毫的征兆。从某种绝对意义的逻辑范畴来讲,人生来就是孤独的,终究是会走向死亡,既然死亡注定会是生命的终结符号,必将是一切存在物的升华,我们当然也就没有了理由去逃避和掩饰。毕竟生命是属于自己的,死亡也就没有必要向他人做过多的解释。她此刻或者也在另一个世界里依然漂流,依然执著,依然沉浸于自己的探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