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郭富生头发全白了,戴着花镜,制做毛笔却有一手绝活。他在我市享有“民间笔王”之誉,今年85岁,是郭家制笔业的第四代传人,至今还沿用着祖传的传统制笔工艺。郭富生说,他曾祖父早年在湖北荆州经营“天禄”书店,
郭富生头发全白了,戴着花镜,制做毛笔却有一手绝活。
他在我市享有“民间笔王”之誉,今年85岁,是郭家制笔业的第四代传人,至今还沿用着祖传的传统制笔工艺。
郭富生说,他曾祖父早年在湖北荆州经营“天禄”书店,还做毛笔,在江南很有名气,经营的文房四宝主要供应宫廷学子。到了民国时期,“天禄”书店做的毛笔更成为达官贵人的首选。
一、曾与于右任合影留念
14岁的时候,郭富生在一家慈幼院跟叔父学习毛笔的制作技艺,19岁的时候被迫到国民党部队当兵。当时国民党驻在附近的12军后勤处有一个“复兴合作社”,专门为部队制作毛笔。他当时就在那里任经理,负责制笔。
1945年春天,当时的国民党要员、民国时期书法的代表人物于右任来视察,对他们做的毛笔大加赞赏,临别时与他们合影留念。
淮海战役后,郭富生跑了7天7夜才回到家里。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他曾在县里办的合作社里做毛笔,后来不到一年厂子就垮了。
二、制笔工序有100多道
文革时期,郭富生先后做过会计,当过工人,参加过舞钢公司的建设,到黑龙江兰溪县当过炕烟技术员。
1983年,郭富生回到家乡,严格按照祖辈传下来的手工工艺制作毛笔。这种纯手工的毛笔在制作时,大毛笔大概需要花费几天的时间,小毛笔一天大概可以做10支。材料主要是采用湖北、湖南、上海等地的山兔毛、马蹄毛、牛耳毛、海豹毛、山鸡毛、孔雀毛等。所用的上好的羊毛是上海崇明岛一带生产的,因为崇明岛水草好,所产的羊毛最长有七寸长,十分难得。用这种羊毛掺上其他贵重的原料毛精制而成的毛笔非常润滑高贵,笔锋上的笔毛就像女孩子的发丝一样润泽漂亮。
郭富生说,制作毛笔共有100多道工序,其中选毛、拉梳毛、择笔几个环节最为重要。做笔的关键工序是梳毛和掺毛,其中梳毛又是最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工序,需要用拇指和中指捏紧一小撮羊毫,用牛骨做的梳子一下一下地重复蘸老石灰水进行梳理,一个毛笔梳下来就是100多次,有时能将老人的大拇指梳得渗着血。他说,流血也没关系,因为用牛骨做的梳子有防止皮肤发炎的作用。
三、手艺传承暂无着落
1995年,一向帮郭富生忙前忙后的老伴儿突然得了偏瘫,从此卧床不起,一病就是8年。其间,他将每日三餐安顿好,然后一勺一勺地喂,一切收拾停当了再坐下来开始制笔。那几年,不少学校重视写大字课程,来买笔的很多。他说自己干着格外有劲儿,常常熬到深夜。抚摸着一支支自己亲手做的毛笔,他像抚摸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郭富生老人伸出左手让笔者看——大拇指已明显弯曲了,关节处生出了厚厚的老茧。他说:“尽管做了几十年的笔,手指被扎破仍是常有的事。干这一行,我是在破命。说句实话,这比种10亩地还要费劲。2003年,老伴儿病情加重,在县里一家医院住了半年多,花了两万多,回来不久便去世了,我如今连个帮手也没有了。”
郭富生说,他前几天刚去城里一趟,给一家私立学校送去了1000支毛笔。虽然城里各个文具店有的是各式各样的毛笔,但许多人还是愿意到他这里订制。现在快开学了,附近县市不少熟人不断来这里订制毛笔。大家的信任是促使他不停地干下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年轻人有的当官,有的当兵,有的下窑去了,外出打工一天能挣四五十元,谁还干这活?
如今,郭富生还是独自一人做笔卖笔,每年从湖北等地买来够一年用的原料,一年能卖个五六千支。至于收入如何,老人笑笑说:“反正够用,这些年我儿子盖房结婚、老伴儿患病住院的费用全在这上面。这几年老伴走了,我也老了。”
而今很多的学校都不开设书法课程了,买毛笔的人是越来越少,郭富生先后收的6个徒弟都未学成。他说:“学这门手艺的年龄不能超过13岁,超过13岁了就没有学心了。”老人曾经教过自己的几个孙子来学做毛笔,但是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最后都放弃了。
郭富生有4个儿子,3个在家务农,一个在城里做摩托车生意。他们希望父亲丢掉老本行,歇息歇息,安度晚年。可他说:“我丢不开这手艺,是这门手艺养活了我一家人,延续四代的手艺断在我手里也有些于心不忍。”他最近想让在家的小孙子郭松涛学这门手艺,可还没商量成。
2007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