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太行山上一片美丽的“世外桃源”,其有山,有水,有“仙”,有“龙”焉。出陵川县城,向西行5里,有山曰栖凤山(亦叫凤山),有水曰西溪(亦叫凤水),有千年古刹藏身其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太行山上一片美丽的“世外桃源”,其有山,有水,有“仙”,有“龙”焉。
出陵川县城,向西行5里,有山曰栖凤山(亦叫凤山),有水曰西溪(亦叫凤水),有千年古刹藏身其中,自然风光和人文胜迹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共同勾勒出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冬去春来,当县城周围还是天寒地冻,草木萧萧,冷风瑟瑟时,西溪一带却是绿意浓浓,春暖花开,生机无限。“西溪春色”名列陵川古八景之首。近年来,这里被辟为西溪景区。
尽管与繁华喧嚣的县城近在咫尺,尽管四通八达的公路从山脚下绕过,尽管古代西溪已为人文汇萃之地,但这里依旧保持了率真、自然的本色,平时人迹罕至,幽静得一尘不染。置身茫茫林海,访察人文古迹,仰观蓝天白云,抛却尘世的烦恼,醉心于山水之间,确是一种极大的享受。忽然风起,顿觉松涛滚滚,凉意习习,花香袅袅,沁人心脾。
西溪汩汩流淌,一泻就是千百年。涓涓细流,滋养凤山,也滋育了人的心灵。有了西溪,栖凤山便有了灵性。古人巧借山势地形,在半山腰修建了龙王庙。西溪欢笑着穿越龙王庙,又从石雕龙嘴里淌出,汇成一弘池水。饮之,清冽甘甜,神清气爽,还可治百病。龙王在西溪的滋润下悠悠颐养天年,度过了如诗光景,成为名副其实的水龙王(西溪龙王庙之幸就在于它有水,而不象别的龙王庙徒有虚名,而无水之实)。“龙泉映月”也成就了西溪第一景的名望。如果把栖凤山看作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那么它的凤头坐龙王庙,凤尾卧二仙庙。仙山藏仙府,如此胜境,怎能不令人心驰神往?龙王庙门两侧有对联曰:凤山盘桓二仙云,龙泉倒印三江月,不仅是对龙泉胜景的诠释,而且营造了一种唯美的境界。此间美景,不正是唐代王维名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所描述的意境吗?龙王庙近旁有花气袭人、千枝百态的牡丹园(二仙庙中也植有牡丹),为西溪胜景。其中一株为金代所植,迄今已愈千年。当地自古便有“洛阳牡丹甲天下,西溪牡丹冠洛阳”之说。花开时节,到西溪赏牡丹,亦是人生一大快事。
在凤山的一个山凹里,隐藏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仙庙,堪称金屋藏娇。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山沟里有二仙庙,一般来说它是很难被发现的(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更是如此)。这就是二仙庙的“一奇”了:大部分庙宇都居高地,而二仙庙却独辟蹊径,深隐于低凹之地,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若隐若现,犹如飘渺仙境。今天,新修的沥青马路可直达二仙庙。沿青石台阶徐徐而下至山谷,一座规模宏大的庙宇呈现眼前。在这里,欣赏古庙风物,品味二仙文化,心静如水,反朴归真,怡然自得!
“二仙”崇拜是一种地方民间宗教信仰,主要分布于古上党一带(就象南方的妈祖文化,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相传晋朝时,陵川有乐氏二姐妹(后随父母迁居壶关紫团山),天资聪慧,孝顺父母。不幸亲母早亡,继母对她们百般虐待,寒风刺骨让她们单衣赤足到田里采苦苣,炎炎烈日让她们去田里拾麦……二姐妹毫无怨言,唯命是从,诚心、孝心感天动地。天神怜其痛,降下黄龙,使其乘龙飞天,遂成仙人。二姐妹成仙后,对百姓生活十分关心。百姓天旱求雨,无子求子,生病求愈等,无不应验。因此,人们立庙祭祀。宋徽宗崇宁年间,宋对西夏侵犯边界进行自卫反击,军粮供应十分困难。此时,二个妙龄女子提饭瓮前来卖饭,管饱管够,取之不竭。后来,人们才知是二仙下凡。朝廷敕封冲惠、冲淑真人,庙号“真泽”,故二仙庙又称为真泽宫。现在,壶关真泽宫还留存有宋崇宁年间的敕牒碑一通。因二女成仙的故事发生在壶关,壶关真泽宫也被视为二仙祖庭。对“二仙”的信仰反映了百姓尊崇孝道、祈求平安的朴素思想。西溪二仙庙建于金代,是晋东南规模较大、影响较广、保存较好的一座。一进庙门,便被四株参天古柏所吸引。古柏为唐代所植,高大粗壮,直耸云天。最奇的是每棵古柏树干上都有硕大的树瘤,从不同角度看,就象十二生肖的动物造型,也被称为十二生肖柏。中殿是全庙的主殿,内塑乐氏二姐妹。后殿塑孔子、太上老君等,即使大名鼎鼎,也处于陪祀的地位。东西两侧有古朴壮观的梳妆楼,极具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另外,二仙庙存历代石碑数十通,是探究二仙文化和陵川古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凡风景佳地,必然会受到文人雅士的垂青。西溪也不例外,历代名人咏西溪者多矣。而其代表人物,当属金元文坛巨擘元好问。元好问(1190—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山西秀容(今忻州)人。早年跟随养父元格(时任陵川县令)至此,15岁便写下咏西溪的千古名句:“期岁之间一再来,青山无恙画屏开。出门依旧黄尘道,啼杀金衣唤不回。”在他晚年,又写下咏西溪的诗句:“松林萧萧映灵寺,砾石流金不知暑。太平散人江表来,自讶清凉造仙府。不到西溪四十年,溪光林影想依然。忽见画图疑是梦,而今尘土浣毕颠”,念念不忘养育他的第二故乡,念念不忘魂牵梦绕的西溪。金末陵川文士秦略等,更以西溪为名,著有《西溪老人集》。另外,虽无史载明确说陵川历史上著名的七状元到过西溪。但我大胆推测,他们一定到过西溪,并饱受西溪的陶冶和熏陶。因为西溪与陵川,就象西湖与杭州一样,到过杭州的人,能不游西湖吗?
如今,栖凤山、西溪依然宁静怡人,但愿这种宁静能永久保持下去,成为人们心灵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