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师兄师大毕业后,就在一所山村的中学当政治教师,他短短的头发,经常穿一件红色夹克衫,偶尔也穿土色西装。每天早上两节课,下午又是两节课,然后就没什么事了。余暇的时间里,师兄便坐在书桌前批作业或写很长很长的
师兄师大毕业后,就在一所山村的中学当政治教师,他短短的头发,经常穿一件红色夹克衫,偶尔也穿土色西装。每天早上两节课,下午又是两节课,然后就没什么事了。余暇的时间里,师兄便坐在书桌前批作业或写很长很长的信。天气好的时候,也常常穿过那空旷旷的操场,到对面的山上散散步,看四周春去秋来的景致。
这所中学位于山区的中心地带,仅有几百名学生。师兄是学校里不多的几名教师之一,他除了教政治,还兼任学校的团支部书记。然而,山里的枯燥与乏味远胜过城里车水马龙的刻板与紧张,但师兄咬紧牙关,不露出一点寂寞。山里人朴实,逢着年节总打发娃娃们给这个单身老师送些吃的来,师兄也不拒绝。在内心,他早已把自己当做这里的一分子了。
山区是偏僻的,平时很少有人走出大山,日常用品仅靠山脚下的一条小街的小商贩供给。因为每逢星期一和六就要赶一次街。所以,这几天的生活日常用品,师兄就必须在这时候被齐。
对于师兄,乡亲们对他的认识仅仅限于一个大学毕业后自愿来山区执教的青年老师。他们没有可能去过那座繁华的省城,他们更没有可能将眼前的师兄与省城至今仍被同学们时时提起的那个颇有名气的文艺部长联系起来。那时的师兄,留长发,戴圆圆的小眼镜,习惯穿很流行的神秘怪异的衣服。那时的他,永远属于风,属于火,属于掌声,属于师大校园那无数涌动的喊叫。
而现在,师大校园的青春正一年一年老去,城市报刊的头版早已变换了标题。只有一位叫做师兄的山村教师还在一所中学里,他是农村与城市的唯一联系。因为他是那所中学的唯一大学生,也是团支部书记。
记得在政教系诸多才子佳人中,很多怀着远大梦想的同学,他们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时时笑容可掬,是纯得让人心动的强人。然而师兄,在他看来,自己仅是一个跳动灵活的音节。大学4年,这些同学人生也着实改变了不少。但师兄却说,他读书的过程其实极简单。记得一次在系里举办的表彰晚会上,师兄作为演出播音员,当晚会演出达到淋漓尽致时,他在后台走了出来,随着他粗旷的音律,他说,同学们,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晚会,这是一个让人思考的晚会,这是一个大家为之感动的晚会。现在我们受到表彰的同学和绝大多数同学也一样,我们的梦一定要从这里开始,从需要我们的地方开始。我们要在大社会中将来把我们的梦想实现……
这一次,大家都受到了很大的感动,包括许多同学的想法,也慢慢的改变了,但我更觉得师兄的改变更大了,因为他所做的事和所努力的方向突然发生了逆转。他更是开始关注起农村的教育事业问题了,他说,我毕业以后一定要尽一下自己的微薄之力。
从此师兄开始悉心收集一些农村的题材,有贫困儿童上学问题、有希望工程落成典礼、还有一些乡村文化历史报道等等。尽管农村那种特有的沉重和艰涩对一位二十多年生活校园在慢板抒情诗里的学生来说,显得那么遥远,那么力不从心,但凭他自己的真心去看,去感受,我们相信,他会懂的。甚至在匆忙的毕业实习间隙期间,师兄也挤出时间陪着自己完成了许多农村儿童的教育调查。
可是,面临毕业,每天学校的领导、系里的老师几乎都要给我们上一堂毕业找工作的课。因为剩余的时间不多,每天校园的广播也唱着那一支歌名叫做《毕业》的歌,歌词是音乐系的一位同学写的。
后来我们才知道,是师兄到某山区调查,看到那里中学教师严重短缺,就请音乐系的一个同学写了这首歌。其中有一句是“让我们毕业后,在山区里生根发芽”。听起来的确很是感人。可是,同学们慢慢的都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只有师兄一点动静也没有。当时,我们也感到奇怪,为什么在学校里活跃的师兄,现在沉积了呢?后来才知道,师兄早也和那所中学签定了合同,确定一毕业就到那所中学上课。
后来的一切便渐渐平静了。同学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归所。而在省城里,人们照常生活,学习、上班、吃饭、睡觉,灯火通明的城市就象走马灯般变换不已,而师兄在山区中学也已经工作了一年。这一年来,他充实着,他沉静着……学生们需要他,他也很少和同学们联系,因为他说,那片土地太熟悉了,那片热土太寂寞。他要让自己的双手去做,让那一片土地不要再寂寞……
也许,我们的生活中永远没有不变的岁月,也许,我们的人生里也有无数伟大的事迹出现。但是,这些都是显为人知的,伟大的事迹是人们承认的,也是需要崇敬的,在越来越多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给予他们的又是什么呢?是羡慕,是景仰,还是尊重……
不管怎样,他们愿意这样做,那一定有他们的理由,或者没有理由,有的只是一颗爱心。不管大家怎样看这颗爱心,他一定不会枯萎,他一定会在乡村的土壤上生根、发芽,最后结出红红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