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诗人,我该以什么方式来与你相见呢?或者以什么姿势来膜拜你呢?成都多雨。这不,天上的云层并不浓厚,但还是有雨时不时地飘零着。其实,清明早已过去,而天空飘零的雨,总给人一种清明的味道。去杜甫草堂,我是步行
诗人,我该以什么方式来与你相见呢?或者以什么姿势来膜拜你呢?
成都多雨。这不,天上的云层并不浓厚,但还是有雨时不时地飘零着。其实,清明早已过去,而天空飘零的雨,总给人一种清明的味道。去杜甫草堂,我是步行去的,一者从芙蓉宾馆到杜甫草堂并不远,二者此次是和诗人跨越千年的相见,怎么能坐上现代交通工具?虽然,天空飘着小雨,但我还是一步一步地向诗人走去!
行走在去杜甫草堂的路上,我低着头,慢慢地走,不经意间看到沿途地板上,不间断地雕刻着诗人生前留下的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文。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首《春夜喜雨》映入眼帘时,我情不自禁止地抬头看了看天空中飘零的小雨。
杜甫草堂到了。先拍一张照片吧,算是与诗人见个面。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在诗人曾经落魄而居的地方,站一站,看一看,不拍一张照片,不写一点文字,怎么能对得起多年来对诗人的景仰?!
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入蜀,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草堂完整保留着清代嘉庆重建时的格局,总面积近300亩。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博物馆按功能区分为:文物景点游览区(草堂旧址)、园林景点游览区(梅园)和服务区(草堂寺)。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象征着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为杜甫草堂的标志性景点和成都的著名景观。导游如是介绍道!
果然,一如导游所说!这里的环境极为优美,这里的竹子极为苍翠,这里的小溪极为欢畅。对于诗人来说,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我想除了落魄和寂寞外,更多地是给诗人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在这里,诗人创作了许多千古佳句。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诗人在成都寓居交游,赋诗题画,精彩之作层出不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四首(其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勃一家子春色。
走进杜甫草堂,漫步在清幽的小径上,处处可以看到诗人留下的笔墨,处处可闻诗人留下的音韵,处处可以感受到诗人那孤独无奈的心!千年之后的今天,虽然这里日日接待着万千游客,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在这样的氛围中,无论是凡夫俗子,还是文人黑客,都会轻轻地来,轻轻地去,好像在尽量不打破了诗人的清静。在我看来,可能是清幽的环境屏住了游客的呼吸,是高雅的氛围无声地让人停止了喧闹。
杜甫草堂是后人在诗人当年居住过的草屋的原址上重建的。虽然,如今的草屋已不是当年诗人居住的那个草屋,然而从感官上,茅屋、小院,质朴而简单。在这样的茅屋里居住和生活,诗人的心情如何呢?!从诗人留下的作品来看,诗人生活的并不如意!一个茅草小屋怎么能够庇护得了心怀天下的诗人?!于是,诗人发出了无奈的感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成都多雨,小屋承载不了太多的风雨;时局所限,诗人主宰不了天下格局,只有发出一声声无奈的叹息!
我漫步诗人当年曾经漫步过的林阴小道上,一边欣赏着沿途的迷人风景,一边在思考着诗人的问题。诗人当年不也是为政者吗?不也当过官吏吗?正如余秋雨先生在《阳关雪》一文中所说:“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在官场也是无足观的。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那么“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此时,我不想去做更多的猜测。而我脑海中一直思考的是,对于一位心怀天下的文人来说,官场失意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这样想着,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后门。
该回去了,雨开始急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