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下午,快下班了,一边看着手表,一边估算着路途时间,6点整,起身出发,赶至某酒店。非常不喜欢晚上有应酬,浪费时间不说,还会长肚皮。今天呢,倒是不能不去。从昨天开始,先生就一个劲地提醒,明天啊,别忘了。今
下午,快下班了,一边看着手表,一边估算着路途时间,6点整,起身出发,赶至某酒店。
非常不喜欢晚上有应酬,浪费时间不说,还会长肚皮。今天呢,倒是不能不去。从昨天开始,先生就一个劲地提醒,明天啊,别忘了。今天下午又接连打了两次电话,说明时间地点,交代注意事项。如今什么事大呢?孩子的事。这不,今晚就是冲着孩子的事去的。
进入包间,除了先生和孩子,迎面一张生面孔,旁边,是先生同事一家。先生的同事,是学院年轻的党委副书记,长相具有相当明显的特征,属于那种绝顶聪明的类型,曾两次在春节联欢会上照过面,相对比较熟悉,自然先寒暄了几句。面生者,据先生介绍,是孩子即将入学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年龄不大,倒也面善,先就有几分好感。
陆续的,另两路客人到场,一位是孩子初中阶段所在学校(分校)的副校长,也是我们家的老乡及朋友;另一路是孩子即将入学所在学校(本部)的副校长一家,本晚宴会的主角。本部校长分管教学,能够携妻带子共赴晚宴,实在是因为其身兼“学生家长”之身份。原来,本部校长之子,乃先生之嫡系学生。既互为学生家长,自然客气有加。
前不久,先生因公与书记一同参加了某项联谊活动。闲聊中,随意地说起孩子新近考学及分班之事。书记一拍脑门:这事啊,难道你不知某某的公子在咱这儿就读?你的事,我管定了!到底是书记,把一干学生的社会关系、家门底细摸得一清二楚。经他这么一说,先生这才对得上号,原来某学生如此背景,这关系,说近还真不远。
于是,经过一番牵线周旋,有了今晚的历史性会晤。
席间,觥筹交错,气氛相当热烈。作为核心人物的本部校长,与班主任之间,上下级关系,自是勉励加抬举,相得益彰;与分校校长,虽不直接隶属,两校却有着历史上和事实上千丝万缕的渊源联系,于公于私十分熟悉,也是一团和气,心照不宣;与书记,纯粹的学生家长与学校领导关系,县官不如现管,只得与夫人频频举杯,一脸谦恭;与先生,同为家长、老师与领导,身份复杂却一一对应,求与被求之间,暗藏玄机与博弈。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也很现实,在面对利益时,实在是俗之又俗。在那种情境下,想来大致是不存在真的友情的。就如本部校长与先生,早在几年前,在分校校长的引荐下,曾有过一面之交,因无可用之处,便如路人一般擦肩而过,淡而忘之。此番一见面,本部校长仿佛恍然大悟似的,记性极好地一再提及那次“经典”相遇,据称印象非常之深刻。可以想见的是,如果没有该校长公子这张牌,那其实根本什么都不是。
先生怎么说也是位有头有脸的人物,在单位里绝对是上数的极少数人之一,这也是书记两肋插刀为先生“办实事”的直接动因。用先生的话说,他本人没什么事需要求人。可惜作为学生家长,为了我家那小不点,这求人的机会可多了去了。从上托儿所起,没断过联络老师、择校、选班之类的事。偏偏孩子不是“白专”典型,要竞赛奖项没有,要顶尖成绩没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之是那种不求人不行的主。于是,小升初、高中分班,在诸如此类的关键时刻,先生不得不捧着一堆没用的学籍资料跑这跑那,然后不得不找关系托朋友选个好学校好班级,怎么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十多天前,孩子装模作样地参加了分班考试。六百号左右的新生,实验班只有一个,对于此等好事,我和先生从来不指望奇迹发生,这普通班的选班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原打算通过另一关系联络其他校级领导的,哪知本部这位校长以学生家长的身份直接就冲到了枪口下,实在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我问先生,本部校长的公子已经上大学了,大学期间所求不多,不至于买你什么账吧。先生却相当自信地说,难说,谁家的孩子不疼呢?说来也是,这晚上,本部校长不仅拍胸脯包揽了书记刚上幼稚园的女儿初高中入学之事,还言之凿凿地给我们吃了定心丸,包下了我们家孩子高中阶段的一应事务,一句话:上一本分数线,没问题!甚至认真地说,这要求未免也太低了吧。不管有问题没问题,要求低不低,不论最终情况如何,我们这做家长的,心里也是一句话,反正今儿个是赖上了。
先生所在的大学,是我和先生的母校,不仅是本省最好的一所大学,在全国高校中亦名列前茅,历年录取分数线很高。所幸的是,母校至今仍保留着一项惠及教职工子女的招生政策,只要孩子高考总分达到一本分数线以上,便可作为特例单独录取。面对如此优厚的条件,我们对孩子的期望自然而然地就成了“至少也要保证够到一本,考上我们的母校吧。”
尽管感觉我们的要求极其偏低,本部校长还是饶有兴致地为我们这两位学生家长现场解说起学校高考形势来。近年来,受高考指挥捧强力左右,迫于全省高考排序的现实压力,这所历来以素质教育见长的百年名校也把“教学质量”作为重中之重狠抓起来,一边绞尽脑汁大施招生挖人之术,一边从俗如流划分快慢班,再加上平时的紧追猛赶,如此这般,升学率不断飙升。直接成效是,每届考生中,一本以上达线者占四分之三强,加上二本达线人数,本科段占九成以上。一本以上考生中,录取至清华北大者,一二十人;母校批次者,百人左右。总之,形势一片大好,直说得我和先生两眼发光,心花怒放。当然,数据归数据,将来如何,还取决于个体差异和最后一博成功与否,这点清醒的头脑咱们还是有的。
世事真的很巧,本部校长的公子尚有三年本科毕业,我们家的孩子也是三年备考,这互为学生家长的时间如此雷同,委实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校长夫人甚而提前打招呼说,若是她家公子考研,铁定跟定我先生了。看样子,本部校长做家长的机会比我们大多了,谁求谁还真的说不准。
如今这世道……
(草于2008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