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朋友,你见过漫漫黄沙中的一泓碧水吗,你见过会响的沙山吗?有一首关于月牙泉的歌这样唱道:“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自从那年我从月牙泉边走过,从此以后
朋友,你见过漫漫黄沙中的一泓碧水吗,你见过会响的沙山吗?
有一首关于月牙泉的歌这样唱道:“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自从那年我从月牙泉边走过,从此以后我魂牵梦萦。”
那年的秋天,在飘渺的铊铃声中,我走进敦煌城南的沙漠中,见到了一湾碧波荡漾,形若弯月,面如明镜的月牙泉。
我在沙地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远远地看见了亭台楼榭,看见了湖水,看见了一块石碑,上面书写着:“月牙泉”。一弯酷似新月的泉水,一湖清澈明丽的泉水。湖面不大,长约150米,宽约50米,平均水深3米左右。月牙泉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为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湖边长满了芦苇,芦苇在秋风中摇曳,湖水在夕阳中波光粼粼,显得有点耀眼。走在湖边,容易让人产生错觉,容易让人产生遐想。我曾到过江南的太湖边,在夕阳照耀下一样的波光粼粼,一样摇曳的芦苇。只是没有看见鸥鸟。我曾在浩瀚的南海边生活过多年,在夕阳照耀下一样的波光粼粼。但是,海水无风三尺浪,无边无垠,使人壮怀激烈。相比之下,那天所见到的月牙泉,小而灵巧,真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摄人魂魄。
恍然间,我从遐思中走回到了现实,看见美丽的月牙泉周围是鸣沙山。沙漠之中清泉从何而来,为何常年不干涸,为何千年的风沙不会将其掩埋?令人称奇,令人回味。
“山以灵而故鸣”。与月牙泉数十米之遥便是鸣沙山,沙山由红、黄、黑、白、绿五色细沙堆积而成,山体呈黄色,像古埃及的金字塔,金碧辉煌,尉为壮观。我从月牙泉畔向四周的沙山眺望,看见有许多人在攀登沙山,人数最多的是西边的沙山。我漫步从月牙泉畔走到沙山脚下,往沙山望去,有一条用木板搭成的通往山顶的天梯,不少人沿着天梯往山顶攀登,也有不少人是直接走在沙堆上往山顶攀登的。
我踩着沙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往沙山顶上攀登,一脚一个深窝,似逆水行舟,进一步退半步,沙流人自坠,人在沙海中沉浮、游动,脚在沙里陷来陷去,不一会就累得气喘吁吁。我出生在桂东北的一个山区,从小就爬山,到山上砍柴,走惯了山路。但走在那山路上,脚下很踏实。而走在鸣沙山的沙路上,脚下发虚,软绵绵的,用不上劲。我也曾爬过海南岛文昌县翁田镇滨临海边的沙山。那些山也是细细的黄沙,但沙山上植了些马尾松,生长了一些野草,路好走得多。我在鸣沙山攀登了一会,在大西北的秋阳里,出了满身大汗。有同行的旅伴告诉我,沿着别人踩过的脚印往上走,会省力一些。我试着走了一段路,果然如此。我走了半个多小时,还没有走到沙山的半山腰。我只好移步走到木板搭成的天梯上,一步一步继续往上攀登。
我登上沙山的山顶,向前一看,一座沙兵接一座沙丘,无边无际,像大海的波浪,蜿蜒起伏,在秋阳的映照下,黄涛翻滚,变幻出无穷无尽的沙海。沙山的峰峦危峭,背如刀刃,山脊的弧线,像一段段舒曼轻柔、悠扬飘逸的曲乐。一阵秋风吹过,沙脊上翻卷起缕缕沙尘,上下飘舞,凌空飞扬,让人觉得恰似敦煌壁画中的仙女在飞天。沙丘的近处有几队骆驼队正往沙漠深处走去。远处又有几队骆驼队向近处走来。秋风秋阳中留下一串串飘渺的驼铃声。
我从山顶往下看,几乎所有的游人下山的时候都是从山脊往下滑的。人往下滑,沙也往下滑,渐渐地沙如流水一般流淌,人似漂行在流沙之上。我把照像机用袋子装好,花了10元钱租了一艘小沙船,人刚好能在小沙船坐下。工作人员叫我坐好后就撒手,沙船从山上往山下滑动,越滑越快,细沙迎面吹来,我紧闭双眼,沙砾随人下坠,鸣声不绝于耳,似丝竹管弦之音,似虫语,似林涛之声,或幽雅,或浑厚,或清脆。不一会儿,我就从山顶滑到了山脚。
敦煌在唐宋时叫做沙洲。鸣沙山在古代称为神沙山。鸣沙山之所以称神沙山,就在于它能发出响声。听导游介绍,鸣沙山不但在人们从山上坐着沙船往下滑的时候会发出响声,而且平时风和日丽时也会发出响声,在狂风大作时也会发出响声,在夜阑人静时也会发出响声,即所谓鸣沙。产生鸣沙的原因是静电发声,沙粒在人力或风力的推动下向下流泻,流泻的沙粒互相摩擦产生静电,静电放电即发出声响。
太阳落向西边的山,天边映出月牙泉,鸣沙山安宁下来了,我耳边的驼铃声越来越远。

2006年11月18日作于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