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殿阁森森气宇轩,草木萧萧风云逝,千年古刹今犹在,果为石皇万年地?一座散发着神秘气息的佛寺,因为巍峨壮美的殿宇而风光无限,因为拥有珍贵的文物而成为国之瑰宝,因为与上党千古一帝石勒有着某种关联而显得诡异莫
殿阁森森气宇轩,
草木萧萧风云逝,
千年古刹今犹在,
果为石皇万年地?
一座散发着神秘气息的佛寺,因为巍峨壮美的殿宇而风光无限,因为拥有珍贵的文物而成为国之瑰宝,因为与上党千古一帝石勒有着某种关联而显得诡异莫测……它就是千年古刹陵川崇安寺。就像伟岸的长治上党门一样,古老沧桑的崇安寺历千年而不倒,早已成为陵川的象征。
崇安寺居陵川县城西北卧龙岗之上,俯瞰全城,虎踞龙盘,殿宇华丽,壮观恢弘,有王者之气。虽处闹市之中,却是一处幽静之所。寺前有1998年建成的广场,与崇安寺互为映衬。东西台壁各雕九龙壁一组,活灵活现,神态各异,在太阳照射下金光闪闪,彰显了千年古刹的威严。青石台阶随地势徐徐上升,直达古寺。沿石阶缓缓而上,举目四望,心旷神怡。山门古陵楼高大崔嵬,气吞山河,钟鼓二楼分列两侧,共同构成进入崇安寺的第一道屏障。想当年,电视连续剧《杨家将》选择古陵楼作为宋皇宫的外景拍摄地,就是看中了它的宏大气势。古陵楼门口有慈眉善目的大肚弥勒佛正襟危坐,笑迎众生,给初来乍到的造访者以亲切之感。佛龛上对联曰:大肚能涵断却许多烦恼礙,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是对弥勒佛的注解,也是对佛家宽容行善思想的阐释。
步入寺中,犹如倘徉在亦梦亦幻的天上宫阙,美不胜收。整座寺院二进院落,由南往北依次有古陵楼、毗卢殿、大雄宝殿,西侧有结构精美的插花楼(也就是藏经楼,东面原先也有,惜已毁)。大雄宝殿后面有一小型佛龛,龛内刻有一佛四菩萨(也称一佛四弟子)。佛祖神态端庄,盘腿安坐,四弟子两厢站立,表情祥和,据传为隋唐作品,乃寺中一宝。而细细数来,寺中的宝物就多了。山门古陵楼是整座寺院最宏美的建筑,堪称镇寺之宝,插花楼次之。宋代流传下来的石碑、铁钟、青石门框弥足珍贵,为寺内又一重宝……真不愧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许多佛教寺院相比,崇安寺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凭添神秘色彩。其一,寺院建筑布局由山门至后殿渐趋降低,山门古陵楼为寺院主楼,最为高大(一般来说,寺院应主建筑大雄宝殿居中,最为宏阔)。其二,钟楼内宋代大钟国内罕见,悬于钟楼底部(一般来讲,寺院的钟都在钟楼上部)。其三,两座藏经楼东西相对,而不位于寺院中部(大多数寺院的藏经楼都在中轴线上)。这种建筑布局到底据何理念,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之举,今人不得而知。
崇安寺吸引人的不只是华美的建筑,珍贵的文物,还有与石勒、与陵川剪不断,理不清的脉络关系。石勒何许人,怎样与崇安寺有瓜葛呢?且容慢慢道来。石勒(公元274年——公元333年),字世龙,羯族,上党郡武乡人,生于乱世,年少时行贩于洛阳,为汉族地主做过苦役,后投身军伍,从奴隶到将军,又从将军到皇帝,建立偏安王朝后赵政权(五胡十六国时代,历32年),是上党地区历史上唯一做过皇帝的人。史载后赵疆域极盛时“南逾淮海,东滨于海,西至河西,北尽燕代”。石勒身前杀人如麻,怕死后遭盗墓鞭尸,故设疑冢多处。《晋书》说:“(石勒死后)夜厝山谷,莫知其新,备文物虚葬,号高平陵。”石勒之幕究竟在哪,至今仍是千古之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陵川县志》载,南北朝时,石勒建都于邯郸,史称后赵,陵川属后赵管辖。石勒死后,建有多处疑冢。县城西北隅山卧龙岗上,即有石勒冢一处。后又在此兴建寺院,即现在的崇安寺。1983年维修古陵楼时,发现一琉璃脊筒内写有“刹为石虎所建”的题记。由此,后赵与崇安寺的渊源“铁证如山”。石虎为石勒之侄,继后赵皇帝,为石勒建寺理所应当。石勒身前极度崇佛,石虎为他修建了佛寺。而单凭这点并不能成为石虎修建崇安寺的充分理由。石虎修建崇安寺的真正原因是使寺冢合一,有效保护石勒的陵墓。试想,有佛寺的存在,谁会想到它的下方或周围就埋着一代枭雄石勒。只要佛寺不毁,石冢便会永存。于是,佛寺的僧众便自觉不自觉地成为石勒墓的守护者。这真是一个瞒天过海的绝佳之计。崇安寺建寺之初称凌烟寺(唐代改为丈八佛寺,宋太平兴国元年改名为崇安寺,取崇高安宁之意),此名称是符合石虎建寺本意的。凌烟者,直上凌烟,青史留名之意也(石勒从奴隶到皇帝,当然是直上凌烟,名垂青史了),喻指石勒皇帝。山门古陵楼正面高悬匾额“行山钟秀”,背面则有匾额“留月栖云”,好大的气魄,也在营造直上凌烟的意境(这种解释虽未免牵强,但还是体现了古陵楼、崇安寺的不同凡响)。元代杰出的大学问家、外交家陵川人郝经在他的《石勒墓》一诗中写道:“都门长啸气凭陵,瓜割中原霸业兴。夜葬山谷谁得见,至今犹有守坟僧。”这首诗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石勒墓在陵川的传说在元代已流传甚广,郝经是陵川人,自然知晓;二是郝经明白石勒墓与崇安寺的关系(大多数人不解诗中“守坟僧”为何意——石勒皇帝的墓为何要和尚守护)。崇安寺的大雄宝殿内东墙有一石碑,上刻《石勒冢》,说得更明白:“家口腹闻诋石勒,千秋而后传遗慝,或云真冢佛龛下,伪冢疑是寺门侧,沤麻池外土一邱,荒草萋萋殊叵测,来吊古谒崇安羌,贼孤坟照残鬼域……”还刻有清康熙朝陵川县令韩钧的诗句:“中原方逐鹿,浩气压群雄,莫道偏安小,应知霸业隆。并驱言磊落,长啸志无穷。凭吊崇安寺,英魂作长虹。”这些都说明崇安寺与石勒墓的渊源自古以来已广为流传。
一直以来,我总想弄清“陵川”一词的由来。川好理解,陵川有水,陵指什么呢?而知道崇安寺的历史后,陵川就很好解释了。“先有崇安,后有陵川”之说在陵川流传已久。有人说,“陵川”一词得来就是由于县城位于石勒墓之前的一块平川上,所以称陵川。崇安寺的山门古陵楼得名则是因为它位于石勒墓前。那么我说,卧龙岗(不过一个普通土冈,是哪条龙卧于其上)得名是因为这里是石勒的长眠地。不管怎样,卧龙岗、陵川、古陵楼等名称的得来决非空穴来风。再联系到崇安寺建筑的怪异(尤其是古陵楼在寺院中不合理的位置,也许就是原来的凌烟阁),种种迹象似乎都在暗示,崇安寺就是石勒的万年吉地。或许将来对崇安寺进行考古发掘,会使石冢之谜大白于天下。
此外,陵川由来还有一种说法,因其境内有陵阳水而得名,是否属实,待别人去考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