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华书店情结
作者:训武时间:2024-11-11 00:55:16热度:0
导读:初识“新华书店”,是因为上世纪70年代初期,父亲在上海南京路上的新华书店做木工,每每回家总会带上一大堆小人书;看书成了年幼的我最重要的事,似乎所有的快乐都包裹在这神秘的小人书中。在那个大人们成天吆喝开
初识“新华书店”,是因为上世纪70年代初期,父亲在上海南京路上的新华书店做木工,每每回家总会带上一大堆小人书;看书成了年幼的我最重要的事,似乎所有的快乐都包裹在这神秘的小人书中。在那个大人们成天吆喝开会的年代,我和我的小伙伴找到一方乐土。
从《敌后武工队》到《渡江侦察记》,从《铁道游击队》到《红岩》,从《舞台姐妹》到《一江春水向东流》,从《72家房客》到《乌鸦与麻雀》……虽然只是静态的小人书上的画面,可是与我,却是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开想象的翅膀,至今依然难忘在我寂寞的童年,小人书成了我最好的慰籍。
等到8岁那年,背着小书包上学时,我的脑袋瓜里填满了一个个充满神奇的故事。很多时候,因为从书中学来的点滴幽默与机智,居然让我成了三四十个孩子的头儿。同时,自从老师告诉我们:书是从新华书店运来,我们镇上就有一家。我就特别向往哪天能到新华书店买上几本心爱的书。终于,买书的愿望在我天天割晒药草中实现;至今,每每看到那盖有圆形或方形蓝色新华书店的印章,总勾起我诸多童年趣事;我在书中认识生活的真善美。
渐渐的,我知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书的爱好也因物质与精神生活的丰富,变得随意起来。记得在八十年代中期读大学时,为了买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足足在新华书店排了一个多小时;这大概是人们精神匮乏之后急需“营养”的标志。
一直眷恋着新华书店给我的悦读。我人生的第一个月工资100多元,全都花在县城的新华书店。那时的新华书店时而封闭式,时而一半敞开,据说是不时会出现鲁迅先生笔下的“窃书不算窃的文人。”
现在的新华书店早已变了模样,各式连锁店、乃至大型书城层出不穷。人们到书店,就像逛百货商店一样随意。一进书城,迎接你的是电子大屏幕告知及张张笑脸,让你在温馨与和谐中享受文化的大餐。这里,从手抱婴儿到八九十岁老人,各式人群,都可以找到相关的书籍、音像制品、多媒体……更不用网上书店早已成为新华书店的新举措。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用不同的方式,点击新华书店,与新华书店有了更亲密的接触;享受着作家苏童的“读书==幸福”。让读者无论在孤独时、浮躁时、闲赖时、乃至快乐时,永远有一种奋勇向前的力量,给读者一个全新的世界。我还不时把各种优秀的世界精神食粮介绍给我的学生,我和我的学生在书海中遨游,感悟时间与空间的变换,甚至遨游在不同的国度与时代;在过去、现在与未来中穿梭,获得人生最宝贵的体验。日新月异的新华书店,不正预示着我们生活的时代欣欣向荣、充满希望。
相信,当我们走进“新华书店”,走进文学,一定可以在书海拾贝、与书为友中,使我们的学习情感、学习动机、学习认知不断地丰富起来,甚至无意间成了一个充满书卷味又不失理智与灵感的人。无论过去、现在、将来,“新华书店”为你我人生点亮一盏走向远方的灯,给人们以真实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