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决定发展
作者:靡所底止时间:2025-04-06 00:33:28热度:0
导读:2009年若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美国的奥斯特罗姆博士和威廉姆森博士,他们的成果是“新制度经济学”,其贡献是发展、推广了科斯定理,即制度经济学。在宏观上使经济发展与公共资源的关系能够达到有效、平衡、可持续
2009年若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美国的奥斯特罗姆博士和威廉姆森博士,他们的成果是“新制度经济学”,其贡献是发展、推广了科斯定理,即制度经济学。在宏观上使经济发展与公共资源的关系能够达到有效、平衡、可持续。在微观上使企业产权与实际控制权的关系能够达到协调统一。它表明公共资源产权制度、企业产权制度、企业内部权利制度的确立,能够构造科学合理的经济治理结构和企业治理结构,为经济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找到了科学的途径。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力量不可小视,生产关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变化,可以打破旧的约束,让生产力更大程度地释放出来,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生活力。每种社会制度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在不断地变化中完善和发展,进行结构重组,甚至向更高的阶段飞跃,这是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不可阻挡的。那么,应该看到制度的缺陷是永远存在的,旧的缺陷解决了,新的缺陷会产生,是一个没有停止的过程,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发生了变化,原来的制度一定不适应。这种不适应的缺陷必须在相对的时间中去解决,是拖不过去的,时间长了,会造成大的社会动荡,要付出历史的代价。
改变就是变革,就是创新。否定原有制度,进行制度的完善,适应世界的变化,才能发展,才有生存的空间。
中国的封建文化观念根深蒂固。喜欢稳定,讲求和美,这是美好的价值观的一面。但亦容易产生满足和傲慢,害怕变化,害怕动荡,害怕对既得利益和自身价值利益的冲击,不能产生新的理念和接受新的观点,甚至排斥和扼杀,让新的思想和事物毫无生存的土壤,社会会将失去活力而变得腐败,直至衰竭。
明代,由于开放的思想,脚步走向了世界,推动了物质生产的增长,贸易的繁荣,社会的兴盛,生产力高度发展,经济实力增加,财富不但集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出现,资本主义思想苗头产生。但是,封建思想和制度一直处于高度统治地位,社会缺乏自我完善和修复的功能。到了明后期,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使明朝迅速土崩瓦解,封建主义的土地上难能存活资本主义的树苗。
满族,尽管地处蛮夷,但善于学习和借鉴,清朝确立以后,革除了旧的制度中落后的东西,建立了新的制度,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加上康雍两朝的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使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到了乾隆朝,致力于创造繁华盛世,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和变革,开创了盛极一时的时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然而,封建思想使国家的决策层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看不到外界的变化,看不到自身的问题,更不愿去正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漠视和难以分辨先进的东西,更何谈学习和借用。乾隆皇帝面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的科技成果时表现的傲慢无知,是最典型的例证。“天朝物产丰盈,不与外夷为伍。”这种封建的观念是无视他人的长处,更无视自己的缺点,造成盛世迅速转衰。他的后世子孙更是抱着祖宗家法亦步亦趋,让一个泱泱帝国没落成列强任意宰割的境地,中国人为此付出了一百多年的代价,牺牲了亿万人的生命。这就是制度不变的代价。
国家制度尚且如此,企业制度也不例外。不论宏观制度还是微观制度的调整创新,都是对资源的整合和配置,对利益进行重新分配,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状态,发挥出最大的潜能,适应主客观条件变化的要求。主客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任何一种制度的生命力都是有限的,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超过时间段就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人的思想观念决定制度的变化,而制度的变化决定国家、企业、个人的发展。因此,人必须坚持学习,吸收先进的文化思想理念,打破封建文化思想的桎梏,形成开放的价值观,才能找到创新制度的途径。要想保持长期发展,就必须长期坚持制度创新。因为制度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