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现实与意念之间
作者:非乃时间:2024-11-14 02:36:22热度:0
导读:我认识作协副主席余行玉是从他发表在《红袖添香》的文字开始的,那时候我也在《红袖添香》做网络写手,我很想在《红袖添香》上寻找到我同一城市的作者,在我寻找的过程中有俩名作者的姓名进入我的眼帘,一位是孝感市
我认识作协副主席余行玉是从他发表在《红袖添香》的文字开始的,那时候我也在《红袖添香》做网络写手,我很想在《红袖添香》上寻找到我同一城市的作者,在我寻找的过程中有俩名作者的姓名进入我的眼帘,一位是孝感市作协副主席作家余行玉,另一位是孝感市作家陈圣芳,他们的文笔各有自己的风格,都值得我认真学习,仔细揣摩,因此,我将他们的作品都细细地品读过,余主席的《舍身崖》和陈圣芳的《澴河纪事》有许多人写过感悟,在这里我就不再说了。现在我主要谈谈作协副主席余行玉最近所写的长篇小说《臆杀》的读后感,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另有一番风味和意境,让人在拜读时有一种游走在现实和臆念之间的感觉。
首先我谈谈《臆杀》这标题,它给人感觉有一种“横切悬念,阴森怪异”的感觉,它笼罩全文的悬念,故意给读者制造疑团,以激起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读下去的感觉。
第二、小说讲究“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臆杀》企图用侠义方式来解决现实中的犯罪问题,如果说过去人们企盼着有侠客、侠女来刺杀贪官污吏、邪恶势力的横行霸道以解心头之恨,那么《臆杀》中的神秘人物用意念来杀人正是此意,作者正是运用这种手法来申张正义,解心头之恨。正如世界艺术大师卓别林有一句名言:“我总是力图以新的方法来创造意想不到的东西。假如我相信观众预料我会在大街上走,那我便跳上一辆马车去。”(引自《卓别林——伟大的流浪汉》。
第三、小说讲究“淡化情节,形散神聚”,这种创作法从表面上看,没有出其不意的情节,更没有激烈矛盾的冲突,而是平铺直叙,给读者一份淡淡的气氛。但是,在这平铺直叙中,作者却带有涌袭心灵的感情;在这淡淡的凄凉中,作者带有一种无限感叹的愤怒。正如人们常说的“无声胜有声,”“无情”更有情。如《臆杀》中贪污犯陈一庭的“悔过书”,将官场的请客送礼平铺直叙,把送礼的技巧和送礼收礼的无奈都概括得淋漓尽致。
第四、小说讲究“一箭双雕,一点两面”。这种写法主要表现在作者以导演自居,导演常常让舞台上的每一个角色拿这样或那样的道具。好的导演会利用一个“道具”,让许多角色与这个“道具”有直接关联;不只让一方,而是让矛盾的双方都与这个“道具”打交道。这样,就可以从这个“道具”身上挖掘人物心灵世界,揭露生活的本质,完成作者想要达到的目的。《臆杀》的作者就是如此的,他在创作该小说时,让一个神秘人物来作道具,这个道具充当了侠客的使命,每篇故事中只要有坏人出现就会有神秘人物的出现,而神秘人物的出现就是犯罪者死亡的时间,那么神秘人物就是《臆杀》小说中的“道具”人物。这个人物在每个故事中都会出现,而且还将整部小说串联起来。
第五、小说讲究“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这是作者在创作中运用生活的偶然,而这偶然又隐藏着它的必然性,它能引发读者寻根盘底地、津津有味地追读下去,以揭示生活中不易发现的本质意义。如《臆杀》中的在阴阳界旅游车上被拦路抢劫,在旅游途中去休闲屋被恶霸宰割,在宾馆里玩女人等等,这些都是现实中经常看见的或许自己还会遇见的。它反映了现实社会的道德败坏,法制不健全,人们自制力不强。作者对此深恶痛绝,想用臆杀而灭之。
第六、小说也提倡“银丝串珠,数点一线”的写法。我们都知道当今的网络小说面对某些人的精神危机,产生了恐惧感。于是他们常常用荒诞的、超现实的、生活中还没出现的、纯粹主观想象的"抽象"物于以编织描绘来反映他们的世界观。而且在写法上,从表面看,往往是分离的、意识流的、不易理解的。但是,仔细阅读,会发现这些小说内部是互为联系,相辅相成,彼此烘托,合成一体的。如《臆杀》中的《公园里狗的群死事件》、《滋事恶徒当街暴毙》、《被从轻处罚的贪污犯没能走出法庭》、《强行登上旅游车上的抢劫者倒地身亡》、《不仁休闲店的灭门之灾》、《生性风流的千万富豪死而复生》、《机关里接二连三的命案》、《野鸳鸯暴毙宾馆》等等;每篇文从表面看都是独立的故事,除了神秘人物外,主人公不明显,小说前半部没有围绕一件事或一个主人翁来写,而是单独记述却又不可分割的。可谓称之为“银丝串珠,数点一线”吧。总之该书给读者以警示,以告诉人们: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只是日子时辰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