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人们总是喜欢跟阳光、开朗、乐观、幽默的人交往,因此,如果一个人要想自己更容易被别人接纳、喜欢,乐观的生活态度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了。那么乐观的生活态度究竟跟
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人们总是喜欢跟阳光、开朗、乐观、幽默的人交往,因此,如果一个人要想自己更容易被别人接纳、喜欢,乐观的生活态度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了。那么乐观的生活态度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呢?本文试着对此作一些初探。
有人说,这是先天遗传的,生活中的例子就是,一个人的父母是乐天派,他们的子女对生活往往也比较乐观。心理学家以及遗传学家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在基因层次上对此并没有发现给出一个确切说法所需要的足够的证据,所以,我想换一个角度对此说明。父母是乐天派,子女生活态度往往比较乐观,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种: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两者共同作用的产物。遗传因素,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下,仍然是我们无法改变和操控的,而环境因素则是我们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改变的。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我想,这句俗语的道理也跟此类似,不同个体之所以在后天会有如此迥异的行为,除了遗传因素,环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而在同类个体中,环境对个体的分化作用甚至会远远超过先天遗传的因素。马克思说:“个人之间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远没有我们所设想的那么大,这些十分不同的、看来是使从事各种职业的成年人彼此有所差别的才赋,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虽然我并不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也不赞成行为主义对环境作用的过分夸大,但我仍然愿意用他们的言论说明环境因素对个人性格的形成的巨大作用,这只是因为在中国,人们过分迷信天赋的重要性,而低估了环境的作用。人们老喜欢强调某某名人的出生、家世,以此证明他们的成功似乎就是先天注定的一样,这也许跟中国漫长的封建意识形态强调人们要安于现状,向现实“认命”,做“良民”、“顺民”的愚民政策有关。
我的第一个结论就是:父母如果想让自己的子女乐观向上,快乐生活,那么,父母首先自己要以此为要求,做孩子的榜样。同时,鼓励孩子与乐观向上,快乐生活的人交往。古有孟母三迁以求孟子能够成长为一个有用之才,也有因彼此志趣不合而割席断交的,这些故事都说明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良好的环境”并不仅仅是指物质环境,有时候,健康向上的精神氛围甚至更重要,这也是当今中国家庭教育比较容易忽视的。很多家长认为养育孩子只是尽可能地让他吃好、穿好、玩好,剩下的就是学校、老师的事了。而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校教育只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如果家庭教育能够做到完美的话,学校教育就完全是多余的。正因为我们无法把家庭教育做到完美,所以现代社会才诞生了学校教育。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它需要家长们用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而不是简单地说教。
对于影响个体乐观态度形成的第一个因素——生活环境的影响,尽管非常重要,但在现实中,由于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环境甚至生活环境,所以,在很多时候,仍然是个体无法掌控的。下面,我再来谈谈第二个影响因素,也是个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由控制的,因而就相对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在他的代表作《超越自卑》里提到,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一定是一个拥有社会兴趣和利他意识的人。对此,我是完全赞成的。同样,我认为,一个乐观的人,一定是一个对社会和他人充满兴趣的人,一定是能够感受到生活快乐,对社会和生活充满希望的人,一定是一个追求自我实现、超越自我的人。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向成为这种人迈进呢?我想,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允许之内适时地有节制地愉悦自己,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因为愉悦自己的行为,能够让自己感受到快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是有价值的,感受到自己是作为一个人在活着!要愉悦自己,就必然涉及到欲望的满足与释放,这在一个上千年的时间内把欲望看作罪恶,强调“禁欲”、“绝欲”的国度,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有时候,你甚至会承受社会、旁人等多方面的压力。但我仍然认为,只要是人性范围内的合理的欲望,个体都应该积极主动地为自己创造机会,在不至于遭受惩罚或损害的前提下,适当地、有节制地满足和释放合乎个体生理规律的欲望。只有那些会适当地愉悦自己的人,才会感受到活着的快乐,才会从心里真正地做到积极、乐观向上地生活!当然,欲望的满足与释放只是个体愉悦自己的一种方式,个体还可以通过自我实现、培养高尚的情趣、爱好等方式来达到这个目的。愉悦自己没有一个特定的规则,也没有必要制定一种大众的方式以供大家遵守。个体关键是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知道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是什么,然后不要压抑它,找到适当的机会满足它的要求,这才是个体养成乐观的态度所必需的。只要认真地去倾听自己的声音,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愉悦方法,每个人都可以乐观、快乐起来!
就像弗洛伊德过多地依赖“性”来解释人的精神活动并不代表他就是一个性变态,唆使人们在生活中狂热地追求性满足的人一样,我强调乐观的生活态度与人的欲望满足之间的联系也只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办法,这是因为中国在太长的时间里压抑了人的个性,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让我们很难识别,官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在很多方面否分人性,加上西方资本主义思潮的冲击,大多数人的思维模式、生活态度、行为准则都很混乱,不是走保守主义的禁欲极端,就是走近似慢性自杀的纵欲极端。个人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抛开意识形态与政治宣传等社会因素的束缚,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去认识人性,以争取在合符自然规律的条件下掌控自己的精神,适时、适度地满足和释放一些生理上必需的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