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过冬不怕冷
作者:座落时间:2024-11-22 12:41:11热度:0
导读:为什么许多企业在冬天来临之际没有出路?作为制造业的一环,这些无法过冬的企业并不具备优势:许多企业只能代加工,也没有成熟的管理体系;一部分企业有自己的产品,却不能成为主流的品牌;少数企业创立了所谓的品牌
为什么许多企业在冬天来临之际没有出路?作为制造业的一环,这些无法过冬的企业并不具备优势:许多企业只能代加工,也没有成熟的管理体系;一部分企业有自己的产品,却不能成为主流的品牌;少数企业创立了所谓的品牌,却也不具备显著的优势卖点;廖若晨星的成功企业拥有了知名品牌,却不具备长久的核心竞争力。全国驰名的太子奶、雷士、支付宝、南孚、大宝、小护士、美加净、京东、恒大,这些品牌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答案是:都被外资给强奸了。这些曾经显赫一时的著名企业,都因自身的各种原因,或因经营或因决策或因管理或因文化等等不一而足,都不可避免地遇上了企业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的冬天。大企业尚且如此,小企业更是抗不住在冬天来临的前夕集体阵亡。
今年全世界都喊冻。大家不约而同地渴望出路,希望从专家的解读中能够得到启发。专家能带给我们什么、改变什么吗?显然不能,但是世界一体的经济会起主导作用,在这个大手的操控下,市场会自然回调,行业会转型升级,企业家不必过分杞人忧天。然而,企业家在冬至应该思考的是:变则通,通则达,达则贵。从Sonic到Soni再到Sonny最后到Sony,反应的是企业容貌的变化;显然,这个变化是进步的、成功的。由此可知:企业要与时俱进。当初,任正非高瞻远瞩,看到的也无非这些。早在2000年,任正非就提出了震惊业界的观点:“华为的冬天来临了。”每个企业都会遇到它的冬天;在冬天的来临,老板的思想很重要,思路决定出路。企业的冬天是周期性的,要发展,就必须经历阶段性的考验,让企业一次次化蛹成蝶。
在了解“企业冬天”来临及企业经营策略调整后,结合起自己多年的企业工作经验,我对企业经营进行了深度思考;从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生产系统、企业营销系统、企业品质系统、企业文化、企业品牌与形象、企业人才梯队等方面着手,我将试图解读企业突围的困境。虽是一家之言,也希望能引起有心者的共鸣。
管理与执行
商海中,唯冠原本拥有“iPad”商标却破产,广药拥有“红罐”王老吉却不能盈利。是商标问题?是渠道问题?是广告问题?归根到底,是品牌运营的问题。我看重文化营销:商标、渠道和广告是品牌的外表,经营、服务和文化,才是品牌的内在。好的服务,源头就在每个基层员工身上,需要长期的选择与培养,需要好的管理。日本迪士尼招聘清洁工,第一要求是为人乐观、性格开朗,决定聘用后首先进行三天脱产特别培训。先是专业训练,要求将专业做到极致为合格;接下来学习抱小孩、换尿片,然后学会几十种相机的拍照,以及辨识方位、将整个迪士尼的平面图刻进脑子里,还要学习各种沟通方式、多国语言。这样的服务,世界第一,这样的管理,稳操胜券。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了管理的本质:培训、学习、能力、制度、文化、执行、服务,样样都做到位。在今天这样的时代,单打独斗是闯不出天下的,一定要有一群具有共同目标、愿景,加上有强烈企图心和执行力的人,集合众人之力才能创造财富。一个企业的成功,30%靠策略,30%靠团队,40%靠执行力。“管理”二字,“管”是领导力,在于改变人、改变态度、改变能力;“理”是梳理,在于改变事、改变流程、改变不合理。管理很大程度上就是打造优质的执行力!简化流程、激发团队,达成目标,优质执行,就是好的管理。
管理的命题太大,讨论起来难免以偏概全。总体来讲,西方管理靠外在的制度,中国管理靠内在的标准(孔子提出“仁义礼智信”),中国式的管理就是标准内化。搞管理一方面我们要建标准,另一方面要把标准打到人的心里去。后者才是重中之重。稽核是标准内化的主要形式,反反复复地检查、强调,是儒家思想的体现,是儒家思想的传承。本文把目光聚焦到中小企业的生产与品质管理上,以管窥豹。
订单不稳定、人员不稳定、物料不稳定、质量不稳定、设备不稳定、工艺不稳定、发展不稳定、赢利不稳定……一切都不稳定——非稳定态是中小企业的常态。对于中小企业,稳中求进是主调。中国文化不逞强。老子第一句是无为而为上善若水;孔子说的是克己复礼中庸之道;佛家则强调持戒修行。真正的强者之道是懂得如何持续做强——我称之为“稳”。稳是控制、是管理、是方法、是持续;持续地生存,持续地盈利,持续地发展。在生产方面,工厂要通过小管理单元、增加管理频次、放大管理细节、延伸管理幅度等简单而有效的动作,为异常频发的工厂打造快速反应机制,做到快速出货、处理急单、插单、清理订单尾数、杜绝欠物料拖欠、降低交期延误、确保计划达成以及改造员工习性、开发员工潜力、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员工责任心、提升企业效率,确保生产流的稳定。
生产管理确保产品与品质的稳定,实质一是管人,二是管现场。管好人和现场,对管理的系统、整合、反馈、封闭、能级、弹性、动力、人本、循环、择优、权变、责任、效益、伦理、动态、激励、控制、规律……等因素加以灵活运用,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等)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人、机、料、法、环、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现场管理,就能使工人、管理人员、设备、工具、工位器具、原材料、加工方法、检测方法、环境、信息等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常常看到制造业的生产、品质管理者忙得救火员似地上窜下跳,为何?因为部门单位都各自为政,生产、品质管理没有系统地展开。我说:品质管理不能离开生产管理,因为品质管理、质量管理、工艺管理、定置管理、设备管理、工具管理、计量管理、能源管理、劳动纪律、安全生产等都是相互联系不能分开。现场管理者要想“把火烧起来”,宜全面诊断企业生产管理和品质管理的问题,然后向高层提出车间生产系统要开展5S管理、作业标准化、目视管理等现场管理,并在全面质量管理中使用PDCA循环法,用因果图(又叫鱼刺图)法罗列问题的原因,开展QC小组活动如QCC品管圈,来管理好生产现场的质量控制。总之,不论采用何种科学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生产现场管理都要做到以下十个标准:一是定员合理,技能匹配;二是材料工具,放置有序;三是场地规划,标注清晰;四是工作流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