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一)人类原初的和谐也许是上帝的特殊安排或许也是基因的变异,从原初那浑沌的“和谐”自然中,慢慢的有些动物通过异化,智力优于其他的生物,逐渐的开始了统治地球的征程。人类是由猿异化而来的,我们的祖先在原初
(一)人类原初的和谐
也许是上帝的特殊安排或许也是基因的变异,从原初那浑沌的“和谐”自然中,慢慢的有些动物通过异化,智力优于其他的生物,逐渐的开始了统治地球的征程。人类是由猿异化而来的,我们的祖先在原初的时候也是自然界中平等的一员,他们只不过是异化得快一些,最终成为了地球上的霸主,统治着地球上其他的物种群类,同时自己的种群内部也开始了相应的变化。
在由猿而人的过程中,在那原初的状态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低下,但他们聪明,为了生存下去,懂得了“团结协作”来抵御共同的灾难,去寻找共同的生活资料。“原初的和谐”就这样随之而产生。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享劳动果实,同时对老人、孩子或其他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也公平的分给生存的必须品,就在这种大家都默认的“制度”下,人们和谐的安排着自己的一切“生产活动”。真是“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他们就这样的延续发展着自己的这一族群。没有尊卑贵贱,没有等级区别,没有私心杂念,共同的在那种极端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极端原始的生活水平下融入了一个整体,为了相同的“目标”而奋斗着。形成了一种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平等、尊重的“和谐之家”。今天我们回想起那种“原初的和谐”可能有些可笑,但我们今天的人类也还在不断的追求着那种“原始现代化的和谐式共产主义社会”。

(二)和谐的消失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原始社会的那种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尊重的和谐状态随着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慢慢的有了差别并不断的扩大。“和谐”也离我们越来越远。在度过了漫长的原始社会之后,随之取代的就是“文明的阶级社会”。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不断的随着经验的积累与总结而提高,活动的广度与深度不断的扩大,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在大大的提高。在生产过程中所得的劳动产品越来越多,除去食用的以外,剩余的越来越多,那些处于“原始首领地位”的人就是这些产品的管理与分配者。他们逐渐的懂得了不去劳动,自己也有着丰富的产品,在那些劳动者出去劳动而没有获得劳动产品的时候,他们所需的生存物品还得由这些首领来分配。开始是无条件的公平懂得发放,但慢慢的就制定出了一些关于“回报”的规定。那些劳动者可能是由于智力低下的原因吧!也甘心的承受着这种赤裸裸的剥削。
人与人之间再也没有了公平、尊重可言了。人类走向另外的世界。

(三)阶级国家的产生、利益的分化、和谐的追求
原始社会后期那种巨大的利益分化,产生了极不公平的两极,上层的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即得利益,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来压制处于下层社会的人们。于是就有了“监狱、警察、法庭”等这一类标志着国家产生依据的国家机器产生,并将其合法化。
我国最早的阶级型国家是以奴隶制的形式出现的,奴隶主由原先掌握着丰富劳动产品的人转化而来,奴隶由那些两手空空的劳动者转化而来。在奴隶制的国家里,奴隶主有着绝对的权利,他们绝对的占有生产资料、绝对的占有劳动产品,对奴隶有着绝对的处置权;而奴隶只有绝对的付出、绝对的服从。那时的奴隶就是同牛马一样的“动物商品”可以在奴隶主之间、市场上自由的交换、买卖;在那些上层的奴隶主们“升天”的时候,害怕自己到了另外的世界没有人侍候不习惯,于是就有了“人殉”,奴隶的生存权就这样的被剥夺。
奴隶制早期,奴隶们似乎还没有意识这是一种残忍的统治手段,甘心的忍受着这样的痛苦。但奴隶必竟还是有着“人”的基因与细胞,他们的思想觉悟也在社会生活中慢慢的得到锻炼提高,开始有了反抗的意识,在生产活动中就不断的反对上层社会的残暴统治,奴隶主哪又甘心自己的既得利益被夺走呢?就采取了更加严酷的方法来对奴隶进行压制。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是逐渐萌生的反抗意识,另一方面则是不断加强的专制力度;那明显的就导致了两个极端。这样的极端用和平的方式是根本不可能得到解决的,于是只有用解决利益冲突最高级的方式也是我们不愿看到又必须面对的方式——战争来解决。那必然导致代表着大部分人的利益的新生的统治政权产生。
我们不难看出,在奴隶制的阶级国家里,社会分化成了两个极端的形式,处于不同社会阶级的人们之间的矛盾是非常的尖锐的。在这种把人不当成人看的社会里,我们还有平等、自由、人格、尊严吗?我们还有互相“尊重”与“和谐”吗?人们的向往与追求用战争的方式来向前推进着。
在我们5000年的文明历史上“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东西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这么多历史王朝的更替无不与社会成员之间、统治阶级与下层人民之间的关系变化有着必然的联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动乱,唤醒了人们对和谐状态的追求,于是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思想包容。各个流派的思想家都根据自己对社会的认知、思考和自己所代表着的利益,从不同的利益角度去阐释社会的合理性,提出了该以某种合理的社会结构去维持社会应有的统治,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状态”。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从“仁”、“以和为贵”的角度去解释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统治者与子民之间应遵循的一种原则,按照这样的原则组织社会生活那么就达到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相互尊重从而达到和谐的理想状态;儒家的另一位代表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社会状态;墨家则主张“皆爱、非攻、尚贤”,“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秩序方案;法家则主张,利用社会成员之间都应该遵循的一种“法”来维护成员之间的一种良好社会秩序,这种法制的社会思想一方面是为了维护每个社会成员应该得到的尊重与利益,另一方面:在那种封建的社会的制度下,“法”大多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统治者为了自己阶级的利益,用严刑酷法来镇压下层人民,这样就从根本质上违背了尊重人民正当利益的原则;《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