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梁上君子就是小偷。社会要太平,就不应该有小偷,但小偷不会因为社会要太平就不做小偷。如果要做小偷,能不能做个梁上君子呢?我想在一部凶猛浩荡的小偷发展史中,挑选几位真正的梁上君子让小偷们学习学习——这些人
梁上君子就是小偷。社会要太平,就不应该有小偷,但小偷不会因为社会要太平就不做小偷。
如果要做小偷,能不能做个梁上君子呢?
我想在一部凶猛浩荡的小偷发展史中,挑选几位真正的梁上君子让小偷们学习学习——这些人之所以能成为梁上君子而不是小偷,全赖着他们的“偷品”好。君子者,典范也,君子家族中还有正人君子者流,都是人品极佳的那种。
唯一可惜的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小偷发展史,主人公大多却隐其姓名,站在后台给被盗者做了参照。为便于教化,便于传颂,我这里暂时给他们每人发放一个代码算了。

偷A的故事。
偷A,东汉人。时岁饥民馁,不得已夜入陈寔老宅,栖于梁上。被陈寔阴见。老者并没有报警,亦没有大呼,只是整衣修服,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陈寔指着悬浮于梁上的偷A曰:“梁上君子者是也。”偷A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这大约也算是梁上君子典故的由来。估计这个事儿被幡然醒悟的偷A自爆内幕般地当成绯闻传播出去了(以陈老先生为人,不会散布他人隐私,有家教的儿孙也不会),“自是一县无复盗”。这个事儿还传到了毛泽东那里,毛先生有感于偷A的启示,决定在1965年把《后汉书·陈寔传》推荐给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陈毅等下属阅读,以暗示连偷儿都可以驯化,何况其他犯了错误的同志。
话又说回来,如果陈寔碰上的是个现代的小偷,结果又会怎样?小偷可能会在老家伙起身之前就跳下大梁,一根绳子或一把刀子就结果了他;或者把他的满堂儿孙扣为人质,让他们主动把金银财宝统统抬出来,丢下一句不许报警,然后趁着月黑风高扬长而去;或者报了警,被包围,就要挟警方弄一辆车子或直升机之类的逃到爪哇国。我的一名退休的同事就遭遇此祸——小偷把他们从热烘烘的眠床上拧起,用刀将老妇人架到哆嗦的冷沙发上,自己则老棉袄加身,悠闲地吸着茶几上的烟卷,逼着老头儿翻箱倒柜地“自己拿”——老头一屋子的书本和杂物,谁知道东西藏在那个旮旯?偷,也要讲究时间和效益。待到满足了,准备进入下一个单元的某家,才让老先生停下。收获不菲的小偷才得意而去,只留下一个凌乱不堪的浩劫之家让一对老人收拾——单衣老头一头汗水,单衣老太一身冰凉——事发前年天寒地冻的腊月二十九。短短的几分钟,老头儿没敢说一句有教育意义的话,因为那情势已大不如汉朝。

偷B的故事。
偷B生于晚清。夜深人静之时,万籁俱寂,他进入一大富人家,潜伏于屋檐之上,时恰逢一少年正在读书,他只好等,希望等到这个拖着小辫子的毛小孩儿睡觉之后随便捞点好处——对于小偷而言,富人家到处都是财富。可是,这孩子就是倔,一篇文章重复朗读很多遍了,还是没有背下来,还在背。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何况贼人,给予他工作的时间更是比黄金还可贵。翻来覆去的读书声终于惹得他勃然大怒,他从暗处跳将下来,大声喝道:“你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只见那贼人在孩子面前将那生涩的古文十分流畅地背诵了一遍,然后轻蔑地看了毛孩子一眼,扬长而去。
算到今,这贼人已作古很有时日;如果生在今天,他的做法是不符合行规的,不仅一夜的等待一无所获,而且也有损于小偷的声望——简直可以说是不成熟,不务正业!根本没有惯偷风范!他应该将这毛孩子反绑起来,然后用封口胶锁定孩子的呼救,再在他的家里倒腾一番,弄完了就走人,或者干脆问问这毛孩子,父亲是不是老板,年薪多少,你是不是那个将来要做大人物的曾国藩,等待。然后留下字条,挟着他飞身而去,让曾爹曾妈快快来交赎金,不然就撕票,撕掉中国历史上关键的一页。好在小偷生对了时代,手下留了情,不仅给了小曾同学许多启示,让他日后读书更用功——他总不会一直这么烂水平地在背诵这项业务上甘心输给一个梁上君子吧?所以日后小曾发愤苦读终成大器,绝对与小偷给他的教育有关。因此,中国历史也得感谢这位“偷圣”,如果不是他,谁还会替曾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那辉煌的一页?现在的偷儿,别说是少年无名的曾国藩,就算你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也不会手下留情的,他只认钱不认人,即使顺带着把绝密文件带走了,也不会归还,当废纸扔掉拉倒——好在现代偷儿并不识得些许文字,也不识大义知大体,如果发现这是高薪技术成果,是五颗星的国家机密,他肯定还会继续勒索或变相转卖,那后果不是背诵一篇文章可以比拟的——前几年就发生过偷儿偷了国家机要人员藏有绝密资料的笔记本电脑的事儿,至今未见奉还。

偷C的故事。
偷C则是一个典型的文盲,文化层次和现代小偷基本一样,估计小学毕业或虽然中学毕业但知识水平相当于小学甚至更低,他甚至还抵不上现如今盗掘古墓盗卖文物的目不识丁者,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名字画的价值。他是多么幸运啊,他碰上了卖字卖画为生的郑板桥。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郑因为构思一幅画而辗转反侧。偷C便鬼鬼祟祟地摸了进来。但他小心翼翼的举动还是惊动了床榻上的老郑。老郑心想,自己年老体弱,躺在床上,地理位置又极为不利,根本就不是偷儿的对手,交起手来,自己势必吃亏,么办?死马当着活马医吧,古代不是也有过很值得教育的盗贼吗?兴许自己能摊上一个,能侥幸逃过一劫。趁小偷未拧着匕首蒙面冲到跟前,老郑灵开始构思,并设想偷C不过是为生计所迫,说不定是可以教育好的那一类,于是试着吟起诗来:“细雨蒙蒙夜深沉,梁上君子到我家”,偷C一听,差点乐出声来,知道我来啦?同时也吃了一惊。未等惊呆,又听老头吟道:“腹内诗书藏万卷,屋中金银无半文。”——哎,老家伙倒是自觉,不怕诉穷,真是个又穷又酸的老书生!偷C头脑简单,未曾想到要去柜里查证,只好暗自叫苦,从前屡试不爽,今天竟误入了半间草屋。正后悔自己走错了门,待要出去,又传来哼哼唧唧的声音:“出门休惊黄毛犬”。友情提醒,有恶狗!那就翻墙吧!手忙脚乱之间,不料蹬翻了墙上的瓦片,老头又开腔了:“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一看,墙上果然放着一盆风烛残年的老兰花。那就小心躲开吧,两脚刚落地,老头就将诗煞了尾:“天寒不及穿衣送,趁着夜黑奔豪门。”偷C被老头儿折磨得哭笑不得:根草未得,还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