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所谓80后的中国青年群落,提笔忘字仿佛已经是家常便饭,前两天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一篇文章,就80后提笔忘字的现象专门做了论述,看到文章的时候,我心中也有许多感触。我出生在1986年,应该也算是80后
所谓80后的中国青年群落,提笔忘字仿佛已经是家常便饭,前两天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一篇文章,就80后提笔忘字的现象专门做了论述,看到文章的时候,我心中也有许多感触。我出生在1986年,应该也算是80后一组的跟随者,或许是因为自己出身农村,从开始上学到现在的大学,一直以来,我都没有把自己放入这个时髦的群体中,80后的许多东西都与我无关,那些东西只存在于城市中某个繁华的角落里,我也一直都在提醒自己要远离衍生于80年代的一些浅薄浮躁的东西,但即使这样提笔忘字的现象依然降临到了我的身上。
前两天在外国文学史的课堂上,在记笔记的时候“谴责”的“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放下笔不由的感叹,纸笔的时代真的要结束了?键盘真的要一统江湖?
对于纸笔我一直存在着美好的回忆,这回忆始于我的童年。不知道是遗传还是后天的原因,出身农家的野小子却偏偏抛弃了锄头,痴迷上了纸笔,我一直都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每逢家乡的集市,从父亲离开家门时我就开始倚门而盼,一次次的跑到门外看父亲回来了没有,只是和其他孩子不同的是我盼的不是玩具,也不是好吃的,而是一本本作文书。看到父亲从盛菜的篮子里掏出一本崭新的书籍,我总是欣喜若狂,抢到一边先睹为快。或许这样说会让很多出身城市的80后青年很不屑,但以他们童年物质的富足是无法了解我们当时精神的贫乏的,在我的生命中,对纸笔文化依恋的根应该就是在那个时候种下的。
提到纸笔,不能不让我想起当年的日记,不知道在如今博客流行人人敲击键盘记录生活的时代,还会有多少人回去认认真真写一篇日记。拿我自己来说,博客中国、搜狐、新浪、网易、QQ空间……网络之上,到处都是我的家园,到处留下了我瓢泊的痕迹,博客的建立只需要一分钟的时间,然而这样轻易的来的家园却总是被我轻易的抛弃,申请、使用、厌倦、抛弃……就像我在自己最近的搜狐博客上的签名:“曾经在不同的网站流连,拥有数个不同的博客,后来,像抛弃自己一样,我轻易的抛弃了他们。忘却了用户名,忘却了密码,我所有的痕迹都在网络中沉寂。所有的付出都是追逐,所有的的追逐都是功利。我不会做一个饿死的诗人,我会在尘世寻找我的幸福……”如今,搜狐的博客我又很长时间没有去更新了,或许,又到了搬家的时候了。
有关纸笔,那是曾经的天国。现在的我已经很少再用炭笔去书写一篇日记了,我甚至连一个日记本都没有,偶尔在网络上的涂鸦也只是写给别人看的,真正写给自己看的东西仿佛已经遗失在那些逝去的日子中了,在回家的时候我会从床下沉重的大纸箱里找出我曾经写过的日记本,看着那些简陋的本子,泛黄的纸叶,稚嫩的笔迹,总有一种百感交集的滋味涌上心头。摩梭着那些纸张,曾经用过的笔早已不知所踪,曾经的心事却清晰的在这里展现,爱情的风花雪月与青涩、小诗人天真的梦想…………我凝视纸张,仿佛凝视曾经的自己。可是现在,远离家乡身处陌生遥远的城市,我不可能带着他们上路,只有把他们尘封在家乡某个房间布满灰尘的大纸箱内。于是,我融入了城市的节奏,迎接键盘时代的来临。
或许,纸笔时代真的要终结了,身边的一切整天都在敲敲打打中度过,包括我正在写的这篇文章,也在敲敲打打中诞生,老师敲打着PPT告诉我们这就是知识、我们敲打着各种各样的表格和文章为自己赢得一些分数与金钱、朋友之间敲打着交流感情、恋人之间敲打着各奔东西…………键盘一敲所有一切都在瞬间来临,仿佛已经没有比这更有效率更方便快捷的事情了,而笨重的纸笔这个慢慢爬行在时代边缘的蜗牛,终于在电子横行的今天被抛弃。
可是,我们狂妄的奔跑中,抛弃的仅仅是纸笔吗?
没有了安静的纸张,沉默的笔端,我们的灵魂变得无处安放。像贩卖白菜一样贩卖自己的感情,把所有的感情摆上博客的货架,让偶然路过的陌生人评头论足、指指点点,我们在不自觉间就将自己的心门关闭了起来,因为摆放出来的永远不会是真正的自己。想象一下曾经的感觉:在寂静的深夜,轻柔的灯光下轻轻拿出一张泛着光泽的纸张,轻握一枝笔,笔尖摩擦纸面,手在沉寂,心在呐喊。然后,把纸笔珍藏,上床,睡觉。
怀念纸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