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晚年生活
作者:赌棍时间:2024-11-22 13:04:55热度:0
导读:我的父亲是1978年退休的,退休时刚满58岁。他退休前是一个农机管理站的站长,那时候,农机站是国家行政单位,除经营农机具以个还负责全公社的抗旱、排渍工作。他在站长的位置上只干了两年。在这之前是撤区并社
我的父亲是1978年退休的,退休时刚满58岁。
他退休前是一个农机管理站的站长,那时候,农机站是国家行政单位,除经营农机具以个还负责全公社的抗旱、排渍工作。他在站长的位置上只干了两年。在这之前是撤区并社后的公社农会主席;还在这之前是小公社的社长兼党委副书记。他在那方圆几十小公社里一干就是20多年,从解放初开始就没离开,一直到退休也没挪过窝。他工作踏实,为人正直,乐于助人为乐。当地老百姓都很拥戴他。老百姓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是多么棘手的事,只要找到他就能迎刃而解。他平易近人,从不摆官架子。不论大人、小孩都不喊他官名,而是亲切的叫他“培哥”;因为他的名字叫程世培。培哥的名字是家喻户晓,如今一提起他,知晓他的人不免都要赞扬一番。
提起1978年父亲要求退休的事,当时组织上说啥也不同意,说他工作积极、出色,农机站没他不行。可他说:我干了快30年了,当公社社长那会,正逢城里大招工,我不考虑自已,把招工指标都让给了人家,六个子女一个都没能享受招工,自已这把年纪了只有一个心愿,趁政策允许让20岁的小儿子顶职。最后,组织考虑再三,同意了他的请求,退休后小儿子顶职进了一家农机修造厂。
无官一身轻的父亲回到了家乡程家台。当时的程家台是全社最落后的一个小队,每个工分值不到三角钱,小队几年无队长,他说一百多号人没头怎么行呢,他不忍心让老百姓受穷,毅然挑起了小队长的担子。有好心人劝他说:“你当过:‘大官’的人搞小队长挨‘骂’受气何苦呢”?他坦然地一笑:“只要群众有口饭吃,自已受点委屈算什么呢?”于是,他带领群众大造农家肥,挖塘堰,挖排灌渠,大搞家田基本建设。年底就打了翻身仗。一分值一下子猛增到五角三分。为了感谢他,过春节时家家都请他坐“上席”。为表彰他的先进事迹,时任农机局的局长郭拍荣,代表农机局奖给他所在的小队打谷机、电动机各一台,价值近两万元。
1982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公社如开小队长以上的干部会,要求有个小队先搞示范。全公社几百个小队没有小队长敢先冒这个“尖”,吃大锅饭搞惯了的农民一下子搞分田承包,怕群众发动不起来,搞砸了收不了“功”。这时我的父亲发话了,他说:“如果公社领导信任,我们程家台先搞,群众工作我去做。”公社领导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好,好啊!您能带这个头,我们就放心了。”
回队后,他在公社工作组的帮助下,搞起了分田到户,白天他带领工作组的同志丈量土地,晚上就到各户做耐心的思想工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起先不理解的群众,在他的耐心说教下,终于理解了他的一片苦心。分田到户的工作很快就落到了实处。责任制实行后的第一年农民就尝到了甜头,每户除了交足了国家的定购任务外,都有吃不完的余粮,从此结束了多年吃返销粮的历史。父亲在小队长的位置上一干就是七年。
80年代后期,农机行业开始走下坡路,效益越来越差,他原来所在的农机站十多名职工开始发不出工资了,这时农机局党委又想到了我父亲,要他在官桥地区汉马路边上组建一个新的分站,特派一名副局长做他的思想工作请他“出山”。父亲二话没说,就出任了分站站长。用他的话说,组织的信任就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吃苦,奉献是一名共产党员最起码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他上任后,就同局里签订了年销售20万元,确保三名职工工资,上缴利润5千元的合同。合同还规定每超额销售1万元提取奖励金5%,为了打开销路,他提着一个当年当社长用的旧提包,带上洗漱用具,徒步走遍了川、汉、沔方圆几百里的村村、组组,登记了近2000多户农机手的姓名,及所需整机、零配件的数量,按照需要及时送货上门,同时还带上技术员到户开展维修、装配一条龙的服务。他走到哪就吃住在哪,还同农机手交朋友。为方便用户,一些手扶拖拉机(神牛)在路上坏了,只要一个电话,他就会派人把配件送到用户手上,机手一时没钱,不管是认识的或是不认识的,只要写张欠条就行了,随后到农机家中去收。由于工作出色,方法灵活,在他组建的分站第一年就实现销售40万元的好成绩,年底结帐,按照全同规定要给他兑现奖金近2万元,可他坚决不收,他说:“站里不景气,我是共产党员,应该要为集体分忧。”如此高尚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在感动了农机部门的干部职工。就这样,他在分站工作了3年,为站里创利润五万多元。后来由于身体每况愈下,他不得不回家休养。此时,他已年逾古稀。
1999年8月中旬的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父亲走完了他的七十个春秋,与世长辞了。
父亲是在一个气温高达37度的星期六早晨走的,走时身边无子女给他送行,陪伴他的是那与他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的母亲,临终时的前一天,他念叨着我们几个子女的名字,母亲坚持让打电话让子女们都回,可父亲说忠孝不能两全,孩子们的工作要紧……
父亲走了,他没有留下任何遗产给后人继承,在他的衣柜里只有几张未报销的药费单和几本农机修理及保养常识的书。
父亲的晚年是余热发光的晚年,是体现人生价值的最辉煌的晚年,他无愧于生养他的人民和家乡父老,他做人的精神激励着他的子女们奋发向上,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