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不算美德
作者:籍求时间:2024-11-22 13:06:06热度:0
导读:我不认为“感恩”是美德。何谓“感恩”?感恩即是知恩途报。感恩是,当你受到别人的恩惠,于是你想要以想同或者不同的形式给予报答。感恩就好比,意淫主义的武侠小说里,人们所熟悉的“小女子无以为报,只好以身相许
我不认为“感恩”是美德。
何谓“感恩”?感恩即是知恩途报。感恩是,当你受到别人的恩惠,于是你想要以想同或者不同的形式给予报答。感恩就好比,意淫主义的武侠小说里,人们所熟悉的“小女子无以为报,只好以身相许”。
先不管施恩者是否真的大方,和乐于奉献,“感恩”应该是一个人的义务和理所应当的事。比如,你向朋友借了钱,那即使不付利息,也总该如数奉还吧?——“感恩”应该是一个人的本份。
只不过,只不过有时候人们往往是健忘的,容易忘记自己所享受的好处,和忽略别人做出的奉献。甚至也不乏恩将仇报者。所以,“感恩”的品质显得稀缺,物以稀为贵了。
什么是美德?美德应该是高于一般的行为标准和准则的行为。所以,如果把知恩途报,或者“感恩”看作是人们一般的道德水平,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就是一种恶行,而以德报怨的行为才能被当作人的美德了。
为什么会有人“恩将仇报”?首先要说,没有人会因为别人给予的“恩赐”,而对“施恩”的人报之以仇恨。不管这个人如何反判、无情,也不至于因为别人的恩惠而产生仇恨。比如,有人对另外一个人表现出关怀,不管这个人怎么地不屑、并不领情,而他的不屑和愤世也不至于是因为别人的关心而直接产生的,多数是在这之前他已经对社会抱有很深的成见,一时之间很难化解。
“恩将仇报”者,第一,是因为他对别人的恩情没有很深的触动,仿佛是他应得的。所以,他对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都没有感激。这样的人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思维惯势:别人永远有付出的义务,而自己永远有获得的权利。第二,这样的人总是过分看重自己的利益,当别人妨碍了他的利益的实现,他可以不顾别人的利益,哪怕自己曾经在这个人身上曾经得到好处。不管怎样,“恩将仇报”的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人。另外,他是知道自己是得不到舆论的支持的,所以他除了偶尔需要自我辩解一番,对外界又要表现出冷酷的嘴脸,放佛不受舆论所左右。
至于“以德报怨”,理论上说是一个人对另一个曾经有愧于自己的人不计前嫌,仍然以礼相待。就像耶稣一样,当别人打了他的左脸,他就伸出右脸;或者别人打了他的右脸,他就伸出左脸。耶稣为什么被人打了左(右)脸,会愿意伸出自己的右(左)脸?大概耶稣是想要以自己甘愿受难的精神去感染野蛮的人们心中潜藏的爱,而让人间普遍有爱。显然,耶稣认为,人人心中都存在爱,只是恶一时占了上风。如果这是耶稣考虑的初衷,但事实恐怕并不一定会为他的意志所转移。
当别人打了他的左脸,他于是伸出自己的右脸。这时会有两种可能:第一,打人者或许打得更欢了,打完左脸、打右脸,这对打人者是求之不得的,因为被打的人不仅没有反抗,甚至表现出欢迎;第二,打人者或许真的停止了自己的打人动作。打人者停止自己的动作又有两种可能:一,打人者真的是被耶稣所感动,引起内心的恻隐之心,于是心灵得到升华、净化,而充满了对人间的爱;二,打人者停止了动作,是因为他根据被打的人的不合常理的反应,而认定对方简直是变态、疯子,不与他一般计较了,而人们一向认为打没有反抗能力的疯子是既无趣味,又是有失颜面的。
如果真的存在“以德报怨”的人和精神,她的意图应该是想以自己的受难来唤醒人们心底的善。只是这样的成功的概率是不很高的。或许这又正可以反映耶稣的的伟大,甘愿冒着很高的风险去教化人类,(成功和失败)都以牺牲自己为代价。
虽然“恩将仇报”和“以德报怨”存在本质区别,但是“善”与“恶”很多时候都很难分辩清楚。性善论认为:人性是善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是恶的。但是,“善”和“恶”似乎都不足以概括人的本性。一个人是“恶”,但他或许只是不轻易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善”;一个人是“善”,但也务必隐含“恶”的一面。
人和人的本性应该都是大致一样的。我认同一个观点,在伦理上既不存在所谓“罪恶”,也不存在所谓“美德”,拿“罪恶”和“美德”来区别不同的人是不够科学的。或者说,唯一的美德是:诚实。——请坦白你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