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哉,回也!
作者:内父时间:2024-11-22 13:06:50热度:0
导读:回者,颜回、颜渊也。孔子得意弟子之一,被尊为七十二贤人之首。颜回死时才三十一岁(一说四十一岁),实在是可叹可惜。天妒英才,令人惋惜。英年早逝的人,总是给人们留下许多遗憾,也留下许多猜想,因此,人们在怀
回者,颜回、颜渊也。孔子得意弟子之一,被尊为七十二贤人之首。颜回死时才三十一岁(一说四十一岁),实在是可叹可惜。天妒英才,令人惋惜。英年早逝的人,总是给人们留下许多遗憾,也留下许多猜想,因此,人们在怀念他的时候,就总是将他那最闪光的一面发扬光大,然而总是未免偏颇。
我们都参加过追悼会,当主持人在宣读逝者生平的时候,我们总是回发现,对逝者的评价都很高,哪怕那个人生前很一般,生人也不惜把最美好的言辞用在逝者的身上。大概,那多半是为了照顾逝者家人的面子吧。
但是,普通人评价一个人的分量总是有限,因为自古以来就是“位卑言轻”,而当不是普通人,特别是一个大人物、乃至圣人评价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则不能不重视,我们就可以想象到被评价的人是个多么优秀的人了。
大家都知道“贤哉,回也”这句话,这句话可不是平常人说的,而是大圣人孔夫子说的。至于孔夫子为什么如此评价颜回,鄙人总是有点搞不清楚。因为,孔子的弟子三千人,桃李满天下,光是贤人就有七十二位,为什么孔子如此器重颜回呢。
通读《论语》,反复琢磨,考证,终于找到了一些明证。因为无论是孔子的同门弟子,即颜回的那些个同学,还是老师孔子本人,对颜回的评价都很高。有的时候,甚至连孔子自己都觉得赶不上颜回,怪不得老师如此评价自己的学生呢。因此,“贤哉,回也”的评价,也就名副其实,并非恭维与过誉了。
在《论语》中,颜回一出现,就是个中规中矩的好学生形象。比如,孔子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上课听讲专心致志,对老师言听计从,不言不语。“于吾言无所不说”,对老师讲的没有不心悦诚服的。孔子起初以为颜回是一个傻瓜,言语迟钝。但是,经过反复审察其私下的言论,却发现颜回很能发挥老师的见解,很有点大智若愚的意味。于是,老师开始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学生。
这是老师的发现,那么他的同学呢,也发现颜回的确与众不同,有许多过人之处值得称道称羡。比如说子贡——端木赐,当孔子问他,他与颜回那个更强些的时候,子贡说:“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我怎么能够与颜回相提并论呢?颜回听到一个可以了解十个,而我呢,听到一个只能了解两个。于是,孔子说,是啊,“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我和你都不如他啊。
孔子的学生曾子这样评价颜回:“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说颜回有能力却向没能力的人请教,自己学识渊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好像没有学问,知识充实看来却好像很空虚。别人无理侵犯他,也不计较。这是在是个好人的形象,是个君子的形象。孔子曾经认真地评价过他的几个学生,其中品德优异的学生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颜回,其余的依次是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因此,在孔子看来,颜回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了。
颜渊处处为人谦虚谨慎,完全是个谦谦君子的形象。一天,孔子问颜回和季路的志向,颜回回答说:“愿无伐善,无施劳。”颜回说他的愿望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这与到处张扬自己的长处,有了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大吹大擂的人,真是有霄壤之别、天地之差了。
颜回为人谦逊,虚心好学,深得孔子喜欢。鲁哀公和季康子都曾问过孔子,他的弟子中谁最爱学习。孔子不无遗憾地回答:“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他说颜回不把自己的不满发泄到别人身上,也不犯同样的错。可惜短命死了,现如今就没有这样的人了。
颜回为人谦逊,好学不倦,而且贵在持之以恒。孔子曾评价颜回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说颜回的心志永远不违背仁德,而其余的人只是偶尔体现仁罢了。孔子一再地夸奖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这样的人英年早逝,孔子自然追悔莫及,痛苦不已。当他得知颜回去世时,痛苦地说:“噫!天丧予!天丧予!”唉,上天要我的命啊,上天要我的命啊!孔子哭得非常悲痛。随从的人说,夫子别太悲痛了,保重啊。孔子说:“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真的很悲痛么?我不为这样的人悲痛,又为谁悲痛呢?
俗话说,师徒如父子,的确,颜回把孔子看成了自己的父亲。颜回死后,孔子的学生们要厚葬颜回。子曰:“回也视予如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虽然孔子没有卖掉自己的车驾为颜回办外椁,但是,从夫子的话里,还是见到了师徒间那父子般的感情。
孔子喜欢颜回,颜回呢,照样尊重与喜欢孔子。孔子在匡邑遭到了围困,颜回最后才赶来。孔子说:“吾以女为死矣”,我还以为你已经死了呢。颜回说:“子在,回何敢死?”老师您还活着,我怎么敢轻易送命呢?师徒情深,至真至纯,感人肺腑,可见一斑。
讷于言而敏于行,谦逊谨慎,好学不倦,知书达礼,甘于清贫,诚实守信,志向恒定,即便是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颜回,他也不愧是个难得的人啊。这样的人,做学生,老师喜欢,同学喜欢;做员工,领导喜欢,同事喜欢;做邻居,“德不孤,必有邻”,大家都喜欢;做丈夫,妻子喜欢;做朋友,朋友喜欢。简直就是个人见人爱的好好男人的形象,
综上所述,并不是因为颜回过早地去世,才使孔子惋惜和悲痛,因而评价甚高。而是颜回用自己的言行和短暂的生命实践,证明了自己的确不愧为君子,因此,“贤哉,回也”也就不虚此言了。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