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文艺界别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说起这样一件事:在中部某地区出差时,他参观了当地新区建成不久、投资过亿的一所图书馆,然而,被称作当地“标志性文化工程”的图书馆里却看不见几个读者
文艺界别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说起这样一件事:在中部某地区出差时,他参观了当地新区建成不久、投资过亿的一所图书馆,然而,被称作当地“标志性文化工程”的图书馆里却看不见几个读者。这家图书馆馆长私下告诉陈力,不仅如此,很多读者进来后还感到头晕——地面是平的,但窗户居然是斜的。(《中国青年报》03月10日)。
而更为让人惊愕的是:据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报道,国家大剧院竣工以来,全国30多个城市新建了投资在亿元级别的大剧院,总投资大致超过了100亿元。
看了这条新闻,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的亿元级别的大剧院吗?这么多的亿元级别的大剧院有多少可以与之相称的文艺活动经常上演?又有多少有那个经济实力,闲情逸致的人士经常光顾?如果不是经常有那么有品位的文艺表演举行,又没有那么多有经济实力、有闲情逸致的人士能够经常坐下来,静心地欣赏这些演出,这么多花巨资建起来的亿元级别的大剧院不是就在那里白白地晒起了太阳?岂不是严重地浪费了纳税人的钱财?严重地浪费了国家的资源?这100多亿如果用来改善民生,该要做多少事情?能够解决多少难题?而现在却就在官员的这种冲动之下,大笔一挥就变成了一堆晒太阳的钢筋、水泥。
这正如九三学社文化教育专业委员会成员闫贤良说的那样:“建文化设施本来是件有文化的事,但是做得很没文化。”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她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和理论,是人们对伦理、道德和秩序的认定与遵循,是人们生活生存的方式方法与准则。”也就是说,文化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但是又是一种能够教育人、影响人、激励人的东西。它是一种积累、一种传承、一种熏陶、一种教养。当然,宣传文化、传播文化也需要载体、也需要阵地。但是,这种载体、这种阵地并不就是越大越好,越洋越好,而是要符合实际,能够被百姓接受得了,消费得起。如果把它变成了“面子工程”,变成了攀比工程,一味的贪大求洋。就会是花钱买浪费,花钱造垃圾!
道理是这样的浅显,稍有理性、稍有良知的官员都应该懂得。但是,为什么官员们还是乐此不疲呢?根本原因还是,浪费的金钱和资源都是纳税人和国家的,而树起的政绩却是官员自己的。并且这样浪费的金钱和资源按照一句流行的话说:只要没装进自己的腰包,就理直气壮,就不会受到追究。这样只对官员有好处,不对官员有损害的“面子工程”,那些心中只有自己的升迁、只有自己的前途的官员怎么会不做呢?所以,全国一下子冒出30多个亿元大剧院也就不足为奇了。
记得这些年,一些地方在推行建筑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如果在建设文化工程时,也引进这种终身制,设一个投资效益终身制,对那些决策、拍板建设文化工程的官员也来一个效益终身制,实行终身责任追究,才能让文化设施多些文化味道,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文化面子”工程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