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宝琴的出身(浪说红楼二一)
作者:材异时间:2024-11-23 13:31:16热度:0
导读:一、必须写点前言在上篇里,我把宝、黛、钗的谜诗和宝琴十首怀古谜诗中的前八首,站在历史文化的角度,做了大概的分析。此篇就先继续对宝琴剩下的两首怀古诗,以及与宝琴有关的外国美女的五律诗进行分析,以来探究她
一、必须写点前言
在上篇里,我把宝、黛、钗的谜诗和宝琴十首怀古谜诗中的前八首,站在历史文化的角度,做了大概的分析。此篇就先继续对宝琴剩下的两首怀古诗,以及与宝琴有关的外国美女的五律诗进行分析,以来探究她的出身。之所以要这两首从中分离出来,就是因为前八首计中感怀的古迹和所关联的历史往事、历史人物,都是历史上曾经确实具有的、发生过、出现过的。而这最后的两首谜诗,“蒲东寺怀古”和“梅花观怀古”,其中所关联的古迹、人物和事件,却是两部优秀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地点和人、物、史、事;现实中并不存在。蒲东寺,出自元朝王实甫的《西厢记》;也有说是关汉卿的;这个学术问题先放下不论,此文中沿用王西厢。而梅花观呢,出自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
不消多说,这是中国文艺史上的两部杰作。自问世以来,一直甚至还要继续感动她们的读者。更不消说,作者王实甫和汤显祖,随之名扬千古。也不消说,蒲东寺和梅花观同时名传于世。文学艺术的真正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此,越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感染力越是强烈和强大;也是现实中真实的人、物、史、事无法与之相比或抗衡。因为这些作品的素材,最终都是来源于现实或历史。作者就是对现实和历史有了深刻的感悟之后,才创作出来的。因此说,能够产生如此强大感染力的作品,作者的盖世才华,肯定也不容质疑。所以,当宝琴亮出自己的十首怀古诗,红楼众美就对这两首的评价不一。宝钗首先说,这两首我们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这时,黛玉就明白了宝姐的心思;同时,她对宝姐作出了应有的批驳和对宝琴的庇护。其实,我们都明白,前面钗黛合一的基础,就是宝钗说过,自己自幼也是读过西厢、琵琶和《牡丹亭》的。
然而此时的宝钗,之所以此时要说假话,自有她自己的目的。一是她在在众人面前来维护自己封建礼教淑女之形象。二是要给其他人留个面子;因为当时制谜猜谜之际,贾母、凤姐、大嫂李纨,和新来的李氏姐妹都在场。她更不想让自己和宝琴在众人面前表现得太随便和“轻浮”。这里就要啰嗦一下,因这两部作品中的爱情故事,都有反礼教和“超自由”的思想,十分不利于封建统制。所以,这两部书曾多次被列为禁书。但奇怪的是,在舞台上却并未禁止。因此,黛玉就反问:“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其实黛玉的态度,也有替宝钗、宝琴遮掩之意。接着,探春同时表达了支持的态度。更为有趣的是,李纨却并没有反对。
李纨的话,有几层意思十分现实。她的大意是说:“这两处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世人故意弄出这古迹来,用以愚人的太多。比如单是关夫子的坟,就有三四处之多。关夫子一生事业皆是有据的,如何会有许多坟呢?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的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之上,穿凿出来也是有的。及至看《广舆记》上,不止关夫子的坟多,自古来有些名望的人坟就不少,无考的古迹更多。宝琴这两首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签上,皆有注批。男女老少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况且,并不是因为他们都看了《西厢记》和《牡丹亭》两部邪书。这竟无妨,只管留着吧。”
很明显,李纨的话有三层意思:其一,无考的古迹,多是世人以讹传讹的结果。其二,传讹之因,是因为对敬爱的人物和事迹有感。甚至连用于迷信活动的签文上也有。其三,世人具有此种“传讹”的情怀,并不全是因为看了邪书之故。很好;李纨的话意,倒是点出了宝琴这两首诗的真谛;也为我们对宝琴这两首诗的理解提供了基础。尤其是第三层意思,必须深究。即是说,《西厢记》和《牡丹亭》这两部伟大的作品,其超强的艺术感染力量,倘深究其实,还是来自于民心;而实在与作品内容情节本身的“邪正”并无关系。封建强权专制之下的人们,渴望自由爱情和自主婚姻的意识所形成的洪流,已经无法阻挡。不是吗?连书中李纨这样槁木死灰一般的人物,都有如此情愫;那么,宝钗你还维护什么脸面呢?
所以,到此局的最后,宝钗听罢李纨之言,也就默不作声了。其实,书中还有一句貌视无用的话,却很重要;但会被粗心的读者忽视。曹公说: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奇怪!如此聪明的红楼众美,竟然猜不出谜底之俗物?倘说无法理解,她们又如何来的反对或支持的鲜明态度和见解?那么,如果能理解,也就不难猜。难到是她们顾及脸面而害羞,不愿说出?然而,明显连死气的大姐大李纨都表现出豁达的态度;你们还有什么可害羞的?说不通啊,是吧。当然,曹雪芹的功夫,就是写实的艺术和艺术的写实。当时生活中的事实,可能就是因为女孩儿天生的害羞,她们才不愿意透露有关私情的谜底。
因此我认为,这又是曹雪芹障眼笔法。他的真实意图有二:一是并不在乎谜底的俗物。二是顺便描写了美女们的羞怯之美。我们总不能让曹雪芹去做陈冠锡,把什么美女们的什么底子都交待出来,是吧。闲言少叙。那么,宝琴的这两首诗的谜底,既然不在乎俗物,她会在乎什么呢?这与她的出身又有怎样的关联?我们就继续以“论史”的态度,来分析进行吧。
二、薜宝琴最后两首怀古诗所关联其出身的信息
其九,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蒲东寺,其实现实中并没有这个名称的寺院。顾名思义,就是蒲州之东的古寺。在山西古蒲州之东,的确有座古寺,叫普救寺。文史爱好者都知道,元代词曲名著《西厢记》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普救寺的修建,可以上溯至唐武则天时代。寺中的塔殿,多根据这个故事中的情节修建。今天的普救寺,与西安的古城墙一样,都是明代嘉靖年间根据唐代的记载翻修而成,并非唐代原貌。关于这部伟大的戏曲作品,不消多说了。其美艳的词藻,诗意的境界,作者的才情,至今几乎感动了整个人类,被译成各类语言在世间流传。
其中那句“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的绝对,就是描述爱情和姻缘的千古绝唱。要说明的是,下联出自元末南戏的代表人物高则诚的名著戏曲作品《琵琶记》,但其义有明显的宿命成份,没有上联的爱情婚姻的自主性内涵。高则诚其人,比王实甫和关汉卿晚出生约半个世纪。今天看来,《琵琶记》艺术性基本可与《西厢记》和《牡丹亭》比美,但思想性就要略差一筹。仅管如此,《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