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当”和“倒霉”的由来
作者:羲庭时间:2024-11-13 03:09:10热度:0
导读:上当人们常把受骗叫做“上当”。其实“上当”原指到当铺去典当东西。清朝末年清河地方有一个大户人家姓王,世代经营当铺,家大业大,生意兴隆。生活富裕了,族人开始懒于经营了,就把资金存入当铺作入股的股东,日常
上当
人们常把受骗叫做“上当”。其实“上当”原指到当铺去典当东西。
清朝末年清河地方有一个大户人家姓王,世代经营当铺,家大业大,生意兴隆。生活富裕了,族人开始懒于经营了,就把资金存入当铺作入股的股东,日常的典当营业事务全交给一个名叫寿苎的年轻人来主持。寿苎酷爱读书,喜欢校刻书籍,对生意却并不精通,处理典当业务非常随便。
王氏族人见此情景,都认为有机可乘,不约而同地从自己家中拿一些无用的东西到当铺来典当。各人估定了高于物品本身的价格,要伙计如数付给,伙计不敢得罪股东老板,寿苎也心不在焉,不加阻拦。
就这样,没过两个月,典当的资本就被诈骗得差不多了,一家资金充足的当铺破产了。因此,当时流传着这么一首民谣:“清河王,自上当,当得当铺空了档。”
“上当”也就逐渐被后人流传成“受骗”的另一种说法。
倒楣
“倒楣”一词本是江浙一带的方言,指事不顺利或运气不好。
此语产生于大约明朝末年。那时候,由于“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严重限制了读书人聪明才智的发挥,加之考场舞弊之风甚盛,所以一般的读书人要想中举是极其艰难的。为了求个吉利,学子们在临考之前一般都要在自家门前树起一根旗杆,当地人称之为“楣”。考中了,旗杆就一直树立,考不中就把旗杆撤掉,叫做“倒楣”。后来,这个词被愈来愈多的人用于口语和书面。只不过,在运用过程中,人们常误把这两个字写作“倒眉”或“倒霉”了,“倒霉”便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