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记载魏文帝曹丕在安排自己身后事时曾说:“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可谓十分超前的丧葬观。越是声明显赫的人物,越要营造辉煌的坟墓以便死后依然风
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记载魏文帝曹丕在安排自己身后事时曾说:“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可谓十分超前的丧葬观。越是声明显赫的人物,越要营造辉煌的坟墓以便死后依然风光,这一观念在如今仍有生存的土壤。而曹丕认为厚葬只会令坟墓引人注意,被人发掘,令死者曝尸荒野,是对死者的大不敬。他还举了汉光武帝和汉文帝的例子。汉文帝的坟墓不引人注目,因此得以保全;汉光武帝的坟墓筑起了墓室,种上了松柏,便在战乱中被挖掘。因此他反对厚葬,令手下大臣不许为他陪葬珍贵物品,甚至墓穴周围也不要种植松柏,并且将这一制度推广到王公贵族中去。这当然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不同于其他反对厚葬的帝王的是,曹丕是从死后安全考虑的,倒并非体恤民情。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此言甚是!
但若此言出自一个帝王之口,便是大大地令人震惊!
曹丕是魏国的开国皇帝,曹魏王朝如日中天,他怎会出此不祥之言?古往今来的帝王,无一不希望千秋万世,基业永固。“未有不亡之国”,就是说他曹魏王朝有朝一日也会灭亡的了?
也许曹丕的意思是,“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但“自今而后”,便“千秋万代,基业永固”了。不!《文帝纪》还记载,曹丕曾言“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也”,意思是他想要改朝换代之后他的坟墓能不被人发现,这与他“夫葬也者,藏也”的观点是一致的。由此言观之,曹丕确信自己的王朝有朝一日也会灭亡,“未有不亡之国”确是发自肺腑之言。
一个帝王,怎能对朝代兴替看得如此通透?
两个长生不老的梦
帝王们大都做着两个长生不老的梦:一是自身的长身不死的梦,于是为此求仙问药,不知害了多少百姓,就连英明一世的唐太宗晚年也是沉溺于此;一是王朝的长生的梦,于是为此用种种手段维护统治,有道之君令天下大治,无道者如秦始皇就只能令天下道路以目。曹丕似乎是看穿了生死的。他知道人难免一死,这是自然规律,那么一个王朝也是一样,从新生走向灭亡,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规律。他似乎是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死亡以及自己王朝的灭亡的。他不是一个做梦者。
不做梦,但他并不清醒。清醒的人面对死亡,会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会尽一生之力,令有限的人生延长。清醒的帝王会尽其所能,延长王朝的统治,令天下百姓更久地享受清平世界。而曹丕,对外征伐不断,对内大兴土木。他在死后令百姓免受厚葬之害,生前却在放纵欲望。既然人生是那么的短暂,何不及时行乐?既然王朝迟早要灭亡,何不在还能统治万民的时候,让他们多为自己做一时的奴隶?他是不是真的这样想,我不得而知。在历史上,曹丕并不是一个昏君暴主,比后主刘禅强百倍。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不断的征伐也有迫不得已的苦衷。我不想苛责这样一个帝王,只是不得不感叹,对生死、对朝代兴衰能有如此见解的人,为什么没能成为千古一帝?是他本身的一些缺点造成,还是时代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