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间酒家何处有
作者:张诪时间:2024-11-16 14:34:38热度:0
导读:我一向觉得酒肆的肆字不好,大概源于那鲍鱼之肆的腥臭味,今又与酒香联系在一起,似乎有些不雅。酒肆是源于古人的一种叫法,也是酒家、酒馆之类的通称,酒肆多也是经济繁荣的一种外在表现。唐时酒肆已颇繁荣,到宋代
我一向觉得酒肆的肆字不好,大概源于那鲍鱼之肆的腥臭味,今又与酒香联系在一起,似乎有些不雅。
酒肆是源于古人的一种叫法,也是酒家、酒馆之类的通称,酒肆多也是经济繁荣的一种外在表现。唐时酒肆已颇繁荣,到宋代,简直已经繁荣致极了,尤其是南宋时期,统治者腐化堕落,别的成效没啥,酒楼倒是一枝独秀,空前豪华。据《梦梁录》中记载:“凡京师酒店门首,皆负彩楼欢门,入其门一直主廊,约百步,南北天井两廊,皆小阁子。向晚,灯烛焚煌,上下相照,浓妆妓女数百,聚于主廊檐面上,以待酒客呼唤,望之宛若神仙”。此情此景仿佛电影里见过的。
现在很少有人上街采风,回来描写这类东西,八百年后的人们是否能够知晓时下酒楼之中的境况,也不好说。那时有小阁子,现在有KTV包房;那时有“妓女数百”并“宛若神仙”,现在人们认识不同,没有了这不雅不洁的名号。但据探头探脑的消息说,这样的人物还是存在的。可并非“宛若神仙”,而实则“似乎鬼魅”了。
豪华酒肆历朝历代都是为达官显贵们开的,花天酒地之事岂可为布衣百姓所为?酸儒孔乙已虽可以穿长衫但仍不免站着喝酒,又岂能寻花问柳?如今的高档酒楼也仍少见平民百姓,掏自家腰包谁敢吃“黄金宴”,不是慷公家之慨,哪个能在“一百天内消耗八十只甲鱼”呢?
酒肆的兴起,也带动了一项酒文化,那就是酒店楹联。古时的店联大都写在旗上或幌上。《水浒传》中的武松“行不到五十步,但见两把销金旗,每把上五个字,写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酒店门前三尺布,人来人往图主顾”。即是对酒店门楣的白描,看来拉回头客从古代就已经很盛行了。时下要图“座中客常满,樽中酒不空”,酒家与办公室主任之流搞好关系还是很重要的。也可算经验之谈了。
酒店对联其实是很讲究的。有宣扬解忧愁的,如“一酌千忧散,三杯万事空”,“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有宣称酒好店好的,如“店好千家颂,缸开十里香”,“李白问道谁家好,刘伶回言此处高”,“铁汉三杯脚软,金刚一盏摇头”;亦有平中见奇追求雅致的,如“人生光阴花上露,江湖风月酒中仙”,“水如碧玉山如黛,酒满金樽月满楼”。一家名为“东兴”的酒楼其联曰:“东不管西不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喝罢”。其实酒徒之中无白痴,纵观中国历代名饮之人,大都是进亦忧退亦忧之士,嘴上喝着辛酸岁月,胸中亦存社稷江山、国家大事。
进店先看联是我的习惯,发现现在的店联都往钱是盯,市场经济嘛!
想当年,曾于雪日里走了一次102国道,一家酒店小姐热情非常,卧于我们的车前的雪地里“留”我们吃饭,为了避免出现人命,不得不下来光临。那店也有副对联,至今记忆犹新:诚邀天下客,入我店中来。联之工与不工就不说了。食过三寸至临终买单方晓得联与店不符,实为:死留天下客,请戴钢盔来。工与不工也还是不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