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道德储蓄”,毫无疑问,是将公民最起码的道德象人民币一样,储存在能够人为管理的“道德银行”里。“道德储蓄”不是我提出来的,我也没有那么高的智商。下班回来,某新闻综合节目正在播放新闻——“道德储蓄”一词
“道德储蓄”,毫无疑问,是将公民最起码的道德象人民币一样,储存在能够人为管理的“道德银行”里。
“道德储蓄”不是我提出来的,我也没有那么高的智商。下班回来,某新闻综合节目正在播放新闻——“道德储蓄”一词就突然进入我的视野。
也许是本人才疏学浅,阅历不深,虽然在世界日新月异的今天,出现诸如PK、海选、博客等新鲜词汇绝非新闻,但第一次听到“道德储蓄”这个称谓,我还是大吃一惊:道德究竟怎么了,还要“储蓄”!
原来某市某小学成立了“道德储蓄所”,不但有正规的教室,有系统的组织机构,参加“储蓄”的同学更是成百上千,在全市已经有一定的“影响力”。电视对该新鲜事物的出现正作着全方位的报道,进行了十分的肯定和百分的赞扬。
记者采访的已经是第二任行长——一个十余岁的女孩,看她“成熟”地对白,看那些“储蓄单”上一行行“X月X日帮助老奶奶过马路”、“X月X日帮助XX打扫卫生”等等不一而足的“道德”记录,看着络绎不绝前来存储“道德”的学生们,我没有感到欣慰和高兴,相反,我的心是沉重的,我觉得这些“新闻”的本身是悲哀的,这些学生们是“可怜”的,道德,又如何能够放在帐面上储蓄起来呢?
大多数正常的公民是不会吝啬付出“吹灰之力”去帮助一个相对的弱者或者正需要帮助的人。而做这些事我们同样不会想以后会因此得到多少回报,或者得到多少好处,多少赞扬。老百姓常讲的“行善积德”也大致如此,“行善”是为了给自己“积德”,或者说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而对于一个得到帮助的人来讲,会将这种诚意地帮助当作一种“恩情”铭记于心,尽管施恩者只是“伸伸手”而已。得到帮助的人同样会把这种“感恩”传递下去,再热心地帮助别人,世界便多了无数欣慰的笑声和永恒灿烂的美好。
如此可以看出,真正诚挚的帮助不需要记录和夸奖,自然能够营造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如今我们将这些“好人好事”记录在案,本身便失去了滴水之恩不求回报的根本。另外,既是“记录在案”,就难免让一些同学为了“面子”或者为给老师一个“好印象”,或者为了那个“三好学生”的名额或者其他的任何理由,故意寻找好事做,或者干脆夸大、制假……如果那样,这“道德储蓄”储蓄的东西恐怕会立刻变了质罢!
一种事物的提出,总有他相反的暗示。当媒体高声报道XX领导两袖清风、不占公家一分一厘、为老百姓干实事的时候,正说明了贪污腐败、以权谋私、弄虚作假的绝大多数。我们唱的赞歌本来就是一个国家干部本身应该拥有的素质,就象一个完整的人一定会用脚走路一样,可是用脚走路却成了新闻,廉洁自律却成了榜样,这不正是说明清官的缺失吗?同样,道德可以储蓄,正说明了道德在社会中的缺失和沦丧,而不是富有。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如今我们的教育家们却让他们从小接受索取回报的“道德”,让他们参与更深层次社会活动,让他们接近媒体显示自己,让他们把人生最宝贵的学习基本素质的时候将所谓的“道德”放在纸上衡量,让他们从此撇下“真正的道德”而追求那些无聊的“储蓄”,而不是从思想品德的根本下手,而不是教他们雷锋的故事、“孔融让梨”等具有优良传统的东西,这不能说不是教育的另一种悲哀!
不知道这些“道德储蓄”怎样提取出来,又怎样计算利息!
再往最好处想,希望这些“道德储蓄”不是学校在为了生源而进行的故意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