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声世界和红尘路上行走的人
作者:荛花时间:2024-11-09 18:22:42热度:0
导读:“有一种声音如同来自梦幻之境,空灵、飘逸、安静、恬适,带你走进超凡脱俗、宁静温馨的世界,让你沉醉而不愿离开。”这是我最初聆听玉雕龙老师朗诵的感受。喜欢聆听朗诵,那是一个用声音打造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行
“有一种声音如同来自梦幻之境,空灵、飘逸、安静、恬适,带你走进超凡脱俗、宁静温馨的世界,让你沉醉而不愿离开。”这是我最初聆听玉雕龙老师朗诵的感受。
喜欢聆听朗诵,那是一个用声音打造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行走,获得的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愉悦,更是文字通过声音演绎出来的另一种快感,而玉雕龙老师的朗诵恰好给了我这样的特殊的感觉,于是冒昧写下这些文字,来表达对一种声音世界的崇拜,对一种在声音里打造世界的人生的敬仰。
一、在聆听中总能够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兴奋感觉,是玉雕龙老师朗诵给我的第一个印象。
喜欢聆听玉雕龙老师的朗诵,不是因为他的音质如何磁性有男性独特的魅力,而是他的朗诵能够将听者带入一种意境,获得一种身临其境之真实感。聆听他的大量作品,如《我喜欢你是寂静的》《我的心》《我有一个梦想》《怀念一只鸟的声音》《姐》等,随时都可以找到这样的感觉,让人忘记了他的声音,只是在跟着作品中的人物或情节做情感上的抑扬顿挫。
玉雕龙老师的诵读通过语速和语调的不固定的变化,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其独有的直击心灵的艺术效果。但是他诵读的语速和语调不是刻意的雕琢,而是自然的不加掩饰的流露,是作者在对文字准确剖析的基础上融为己有时的一种随意体现。有时它会随着不同的场面,时而急剧、热烈,时而平静、严肃;有时又会因情绪的不同,时而愤怒、控诉,时而是沉重、悲痛;有时也会因表达方式的不同,时而抨击、疾呼,时而絮语、追忆;还有时会因人物的性格或年龄状况,时而稳重、迟缓,时而振奋、激昂……如此林林总总,让听者沉醉在他的诵读中而忘记了作者、诵读者,就感觉这事、这人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让自己的心弦不得不跟着去关注人物或事件的情感和发展的趋势,甚至听完之后还不能从意境中分离出来,脑海里还萦绕着余味未尽的情愫。而一旦朗诵达到了这样的一种境界后,对听者来说无异就是一种心灵的彻底愉悦或享受。
因此朗诵和写作除了表现形式的不同外,在其他地方大致是相通的,都是一种感情和思想的喷发。就像有的作者有很高的表达技巧,而没有一个激发自己创作欲望的切入点,写文字时不是自然而为,而是精雕细琢,美是美了,但是总有一种缺少灵魂的遗憾,总觉得文字里没有温度,这样的文字就只是文字而已,谈不上血肉情感。而朗诵也是这样,你可以有很高的朗诵理论和技巧,但是没有朗诵的激情,同样达不到朗诵的效果,就像火山爆发没有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岩浆沉淀便不能够喷薄出强烈的火焰一样。而玉雕龙老师则恰好是找到了诵读者与作者情感交融的切入点,才使得诵读找到了一个归宿,找到了一个让人沉醉的意境。
而朗诵有了激情,是否就可以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高度呢?未必!
二、对文字准确的解读是玉雕龙老师朗诵获得成功的关键点,同时也是激发听众情感的一个有机结合点。
在朗诵房间听的时间长了,经常会发现有很多诵读者在读某一篇文字的时候,会出现不流畅甚至读不下的现象,读不好有时固然与一些作品的质量有关系,而对于一篇好的文字也读不出其中的情味则就和自己的文化水平有关了。能不能读出文字的内涵和所要达到的效果,关键在于诵读者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和参悟能力的高低。有的诵读者连一个句子的停顿都搞不清楚,就不要说其他的了。而大多数情况是,有的诵读者不是读不好,也不是声音不好,而是对文字的理解不到位,没有找到情感与声音结合点。而一个成功的诵读者是不择文字的。
而在这一点上,我觉得玉雕龙老师做的很好,玉雕龙老师能够将各种风格不同的文字演绎到很精彩的程度,这与他对文字的准确解读能力有必然的关系。
与写文字一样,诵读是对作者观点阐释或情感倾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将作者在现实生活中自己不能满足的欲望,或者说掩藏在字里行间的、欲说还休的一些真实情感,用声音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感触。玉雕龙老师在阅读一篇文字之前,总是要先仔细阅读文本,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从点点滴滴的文字中间去寻找与作者达成的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在诵读时候才显得那么自然畅达,而不矫揉造作。有时,尽管在听者认为他已经读的很不错了,但是他仍然不满足,仍要继续寻找更为确切的表达角度。因此,在朗诵房间,你可以经常听到玉雕龙老师对某一篇文字不厌其烦地反复诵读,琢磨,直至他认为差不多了,才对这个文字进行录音、上传,否则他绝不会随意录了为博客充数。我想,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对得起艺术,而对得起艺术了就对得起作者和听者了,这种严谨、执着的态度是当今社会很难能可贵的。
我喜欢用“以声传情,以情带声”这个词来评论玉雕龙老师的朗诵,其实还是突出了“情”在诵读中的重要性。情为所激,心为所动,就是听者和诵者的互动。诵者不动情,听者清何动?诵者不动心,听者心何动?诵读者如何情动,没有别的办法,除了在文字中找到与作者共振的点,才能感染听者。聆听玉雕龙老师诵读的过程会体会到,他不是在用声音读,而是在用心读文字,他总是饱含着激情投入进文字所蕴含的情感世界中,忘记了周围的事物,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存在,这是在和他笔谈朗诵感觉时得知的。而诵读者只有将身心全部投入到文字中去,才可以激发出想像不到的新思想,新情感,文章才可以在死寂之中跃出活灵灵的情感,打动听者的心灵,像春天第一声春雷,震醒冬眠蛩伏之物,像春雨浸润土中的种子,催生新芽。
聆听玉雕龙的诵读,不仅对于喜欢朗诵的人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与学习,即使是对于一个喜欢写文字的人同样是一种学习。聆听他的诵读,有时会从情感起伏的旋律中获得一种灵感,沾染一种情愫,从而使自己的文字更有了一种急于表达的欲望和热烈。而与之相反,如果一个诵读者拿来一片文字,仅仅是读一遍甚至扫描一眼,更严重的是看都没有看就读,声音传达出来的情感是必然是干瘪的,是造作的,是游离于作者情感之外的,这样的诵读不是诵读,是念字,是简单的读字,不是在倾诉一种情感。可想而知如此诵读,听者会不会为之激动了。
因此只有让诵读者、作者、听者放在三点一线上,诵读才有可能引起共振。鲁迅说写不出时不要硬写,不激动时,就不要提笔,那么作为诵读者,当找不到诵读的感觉时,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