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时下,在一些地方为挡住去省城、上京城上访的群众,不惜耗费人力、物力和钱财,有的派人日夜巡逻,进行拦截;有的则动用公安千里迢迢跨省越界把上访群众“接”回去;有的建立了包保“责任制”,每个干部包几家几户;
时下,在一些地方为挡住去省城、上京城上访的群众,不惜耗费人力、物力和钱财,有的派人日夜巡逻,进行拦截;有的则动用公安千里迢迢跨省越界把上访群众“接”回去;有的建立了包保“责任制”,每个干部包几家几户;有的则用经济手段来限制上访;有的铤而走险,对他人进行报复性的打击,直至上访的群众因看不到希望而走上绝路。作为解决群众上访问题和阻止群众上访的良策之一,颇令人深思。
上访是人民反映疾苦和呼声的重要渠道和途径;是宣泄情绪的有效渠道。群众上访,是因为碰上了冤屈、压迫和苦难无处申诉而迫不得已才走上这条道的,目的是想通过上访,把问题向上级部门讲清楚,企求尽快得到公正的解决。应该说是信任政府的表现,本应该受到欢迎。
倘若把上访的路给堵塞了,群众真有一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就会逼人走上绝路。一方面反映了社会上存在的不公正现象是多么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多么普遍;另一方面,与各地防止上访,堵塞言路的做法也有很大的关系。本来,群众有问题找上级部门诉诉苦,不管问题解决与否,总算有一个讲话的地方,有一个渲泄的渠道。如果这条路被堵死,他们会真的觉得活在世上没有希望了。
难怪老百姓说,现在的干部“不怕群众上吊,就怕群众上访”。其实,怕群众上访,怕的不是群众,真正使他们感到害怕的还是上级领导,怕上级摘了他们的乌纱帽。所以,不管用什么办法,无论如何不能让群众到上边去申诉。至于群众的苦难和冤屈,以及怎么闹上级领导也不会知道,故而不怕。
诚然,堵塞了一切民意沟通渠道,就如同把体制内所有合理合法的渠道都封闭了,把公民“围追堵截”赶进非法“死胡同”,一旦释放出不满的能量,必然极具破坏性,那才是真正的不稳定因素。不知这些官员想过没有,抓上访人员,是为党和政府分忧,还是在帮倒忙、添乱?还是真心为党和政府操心、为民分忧?
越级上访的实质就是冤情无法在当地伸张的体现。各级政府要设身处地替群众着想,站在他们的角度换位思考,摆正自己和群众的关系。不妨明确办理信访期限,并对推诿、敷衍、拖延行为进行问责,主动找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只有多种方式和渠道与上访群众交换意见、交流感情、沟通思想,逐步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就一定会处理好群众的“上访”。
民是“衣食父母”,民是“载舟之水”。老百姓所揭发问题,是衡量政治文明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不仅如此,在重视、解决信访问题的同时,还应该警惕信访、上访形式的泛用而导致民粹化倾向,以至于加深群众与地方党委、政府间本来可以疏解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