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经济学
作者:拾踊时间:2024-11-22 13:21:08热度:0
导读:在社会有穷人和富人的区别之后,经济学本身也注定要随之分化:穷人有穷人的经济学,富人有富人的经济学。即便是前提一样,结论也会因为穷人和富人的利益不同而不同。温家宝总理近日在湖北回答记者关于“三农”问题的
在社会有穷人和富人的区别之后,经济学本身也注定要随之分化:穷人有穷人的经济学,富人有富人的经济学。即便是前提一样,结论也会因为穷人和富人的利益不同而不同。温家宝总理近日在湖北回答记者关于“三农”问题的提问时,引用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的一句话。舒尔茨说:“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我们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之后,日前,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公交优先”正在通过政策性规定得以逐步落实。“公交优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众化出行所需,尤其是低收入人群。这次,荆州明确提出鼓励发展“自行车公交车”出行模式,更是给大众方便出行、低成本出行提供了“通途”。
一切问题都是人的问题。离开了人,离开人的发展,“见物不见人”,就难以得出科学的结论。中国最大的“民”是那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是那些以农业作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农民。这些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并承担起现代化进程中的大量成本,因此,在他们的收入与富裕阶层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的时候,需要更多的“穷人”表达他们的愿望。
城市出行模式应遵循“穷人经济学”。城市里的富人不少,但穷人更多。城市出行模式如何兼顾所有市民的利益,不妨先站在穷人的立场来思考。
经济学既然是“经世济民”,就应该把如何解决“贫穷”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而若按照联合国每人每天收入或消费不低于1个购买力平价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测算,中国贫困人口有1亿多人。面对着相当于一个中等大国人口的“贫穷”,如果经济学依然用“效用”来注解,显然是不够的。从这个角度上说,经济学的最高境界已不是一个概念、一堆结论、一种逻辑,而是一种信仰、一种文化。
如今,城市自行车一族的主要组成人员是众多的城市打工者、学生以及其他低收入人群,他们中很多是“穷人”。之所以选择自行车出行,是“出行方便与消费水平”的现实选择,他们离出门就“打的”还有很长的距离,离购买私家车也很遥远,更无指望公车私用。城市的自行车道是维护他们利益的“通道”,满足了他们兼顾出行的方便与低消费的现实需要。
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看,市场经济下产生的不公平等矛盾是一种必然,单纯靠市场自身的能力是无法“自然稀释矛盾”的。这就需要政府运用一定的制度和政策,防止贫富差距过大,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
城市出行模式还折射出经营城市的理念。城市的发展体现在城市功能的不断增强,尤其是公共设施的不断完善,公共资源的不断积累。城市道路建设属于公共设施与公共资源范畴。从公共资源的属性来看,一般具备供应的有限性和使用的分散性。将城市道路的有限性资源倾斜于“穷人”,就是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城市道路的公益性。一旦城市道路也“嫌贫爱富”,甚至取消了自行车道,那将直接损害“穷人”的利益。
在市场化和开放型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因素的今天,按市场规律办事越来越受到普遍的重视,中国的老百姓需要更多的大众经济学,而不是“书斋经济学”。要提高经济学的“效用”,必须走出书斋,深入到最广大的民众生活当中去,深刻地了解不同阶层成员的所思所虑,才有可能找到兼顾各阶层利益的、有效系统全面的、能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量动态最大化的解决方案。这样的学问才真正是具有现代意义的“穷人的经济学”。
穷人的经济学适合于更多的领域与更广的范围,只是更多的时候被决策者所忽视。当“嫌贫爱富”的潜意识在决策者思想里滋长后,不仅会损害穷人的利益,而且会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致命的伤害,这是我们需要高度警惕和努力避免的。
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公布人类发展报告和世界发展指标说,中国成为全球消除贫困的成功"范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均GDP增长了5倍,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数亿。“十五”前4年,中国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50万人。国际舆论认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解决了如此多人口的贫困问题,本身就是对世界减贫事业的重大贡献。”
中国消除贫困的实践经验概括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全面发展”。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扶贫开发道路。近年来,非政府组织扶贫的影响和作用也越来越大,“希望工程、光彩事业、智力扶贫、巾帼扶贫、天使工程”等各具特色的社会扶贫形式,给全社会留下深刻印象。
单纯给穷人"输血"是不够的,必须培育出一种自我发展能力。从经济层面讲,中国走的是一种"造血"和"输血"相辅相成、偏重"开发式扶贫"的模式。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由1980年的10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40亿元,累计达到1300.8亿元。从全国502个扶贫重点县来看,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达23.9%。
穷人经济学将是"十一五"规划的理念之一。我国在追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政策取向将关注增长的均衡、机会的均等和社会的公平",避免陷入"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的贫困陷阱。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中国政府在全球扶贫大会上已庄严承诺:到2010年基本解决全国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判断一个社会的富裕程度、幸福指数,仅凭过眼的繁华和少数人的奢侈品消费水平显然是虚假畸形的。今天,我们在消除绝对贫困人口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也应看到“新穷人问题”正在悄悄滋长:他们原本并不贫弱,却因为一次拆迁导致的失房失地、因为一场大病、因为孩子考上大学……便一下子滑入“穷人”、“负翁”堆儿里。说到“新穷人问题”,显然不是简单地穷人经济学就能解决的问题。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并且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去年以来,关于“穷人”的话题持续受到人们关注,并
不断围绕着一个个新闻事件形成舆论热点,都充分反映出这样一种广泛的期待: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现今阶段,必须要解决很多现实中绕不开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