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每逢这样一个日子,一股令人愤然的心情会弥漫于整个身心。七十一年前的今天,卢沟桥一声炮响,中国四万万同胞便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许是山人敏感,也许是那个年代给国人留下的灾难太过深重,或许是两百多万同胞的
每逢这样一个日子,一股令人愤然的心情会弥漫于整个身心。七十一年前的今天,卢沟桥一声炮响,中国四万万同胞便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许是山人敏感,也许是那个年代给国人留下的灾难太过深重,或许是两百多万同胞的鲜血依旧浸润着这块大地。每年今天,山人东望国土,心底便平生出一股催人泪下的凄然。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夜,驻丰台日军在卢沟桥畔中国守军防区内进行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日军借口失踪一名士兵,无理要求进入中国军队防守的宛平城搜索,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遂向位于桥东的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攻击,挑起了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在日军蛮横无理的挑衅和攻击下,忍无可忍,奋起抗击,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
从此,中国人祖祖辈辈的心底便有了那片血色的记忆。血色里便有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面庞。这些人是共和国的骄傲,是华夏儿女决不忘怀的偶像。
一九三七年七月下旬,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向北京、天津等地大举进攻。中国军队第二十九军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率部奋勇抗击日军,坚守北京城外的南苑。七月二十八日,赵登禹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日军伏击,壮烈殉国。
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八日,日军大举进攻北平。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将军指挥部下拼死抗击日军,在战斗中身负重伤,流血过多,壮烈殉国。
……
回忆这段沉重的历史,并非是为了仇恨的延续。一个民族的延续,离不开一个个为这个民族捐躯的英雄。兴我中华,勿忘国耻,对现代尤其是八〇后和九〇后出生的人,进行必要的爱国教育,让他们牢记这段血与火的国史,让那些以血肉之躯捍卫一个民族尊严的英烈们瞑目九泉,我们这代人责无旁贷!
在网上曾经看过一个自称是大学生的上海女孩对中国男人的评价,她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日本男人的羡慕和崇拜,且不遮不掩的拿中国男人跟日本男人做比较。于个人感情而言,这本无可厚非,日本人也好,中国人也罢,女人自然有自己自由的择偶标准。但最令人发指的却是:她忘记了这段鲜血写成的历史。她忽略了日本人不但会挥刀砍中国人的头颅,而且还会低着羞辱的脑壳,在投降书上签下失败者的名字!其实她崇拜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极具说服力的是:日本因为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安分的好战分子,因故直至今日他们没有自己的军队,他们也不可能有自己的军队。不难想象一个连拥有自己军队权都没有的民族,凭什么令别人羡慕和崇拜呢?对史实认识的缺失,造成了八〇后和九〇后两代人对自己祖国的漠视,这是一种极为可怕的苗头。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需要一种精神来支撑,这种精神往往来自于那些为民族捐躯的英烈们。像赵登禹、佟麟阁等这些敢做敢为的民族英雄,理应为我泱泱中华高高竖起一面民族自尊的旗帜!
不为别的,只为英烈壮国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