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岁花季
作者:双角时间:2024-11-22 13:25:49热度:0
导读:年龄,除了在物质世界中,毫无意义;人类存在的本质,在于抗拒时间的流逝;我们的内心世界是不朽的,我们的灵魂依然年轻,依然生机勃勃,仿佛还处在花样年华……这是青年作家段书航的牛年春节拜年短信,不知为什么,
年龄,除了在物质世界中,毫无意义;
人类存在的本质,在于抗拒时间的流逝;
我们的内心世界是不朽的,
我们的灵魂依然年轻,依然生机勃勃,
仿佛还处在花样年华……
这是青年作家段书航的牛年春节拜年短信,不知为什么,每次看到这则短信,我心中那个常萦绕的人影就会把我的灵魂触动一次,短信、人影,不停地交织,激荡着我暮秋沉气的精神,逼视我再次解读人类存在的本质,不仅是抗拒时间的流失,更是拓展生命的宽度,让每一段人生有花有玉。
初识《花洲》作者队伍中年龄最长的作者杨静茹,是在去年暑期的一天上午。天很闷燥,要不是约好在这个办公室等人,我早就到楼下串岗聊天去了。听见楼梯的通通声,我迎了出来,原来周基老师带了一个短发瘦倩的女性作者来见我。女作者自我介绍说她叫杨静茹,让周基老师带她来找我,是想要本《花洲》杂志学习学习,顺便给我带来一本她和爱人合著的集子《夕阳书香》。谈话当中,顺手翻开文集中作者简历概要一段,方知杨静茹是一九二七年出生,立马暗暗扳起指头算人家的年龄。八十一岁!这让我不大不小惊讶了片刻,继而非常纳闷,这么大岁数一个人,我怎么一点也看不出呢,她徒步走上楼来,竟然没有一丝费力的表情,而且形体中还带着几分健朗和清爽。可她确实是从一楼一步一阶地走上来的,这多少对我有点讽刺,虽然我的办公室在四楼,但除了接待要找我的人之外,我几乎很少劳驾自己上去,一是耐不得四楼的冷清,二是每次上楼气喘心跳累得不行,所以平时来单位就在楼下值班室呆会算是工作一晌了。
这是个文化氛围很好的城市,平时接触的作者作家队伍中,年轻人较多以外,五、六十岁的也大有人在,但这个八十一岁而且是女性的作者我还真是第一次见到。第一眼看杨静茹,就觉得她很真切,她说她叫杨静茹,我认为她就是杨静茹,因为这名字和她本人的形象很贴切,清瘦但很结实,虽年长但很知识,所以我第一眼竟把她看做五十几岁的女士。“静女如姝”,这是一位书法家给我提的一副字,第一次看到杨静茹,就想这幅字送给她最合适,因为我突然觉得我才是八十一岁老人,而杨静茹才是38岁的魅力女子。她对文学的感悟,她交流知识的渴望,她冒着酷暑,拿着自己一笔一笔写出的稿件穿街过巷找人指导的执着,像腾腾的蒸汽直逼得我的脸阵阵发烫,因此,第一次我破例收取了手写稿,第一次亲自坐上电脑为一个不太有名的作者敲击稿件。
在此后的日子里,每隔不长时间杨静茹就要亲自来单位送几篇稿子,我说你有稿子打个电话我过去取来就是,你老这样走街穿巷的我不放心呀,她总是乐呵呵地说,我老了闲时多,可不能麻烦你们年轻人。就这样,她不停地写,不停地送,《花洲》每期都有她的稿子选,上稿率就高,知名度也大了起来。数次,和圈外的朋友一起聚餐,大家总会开玩笑说,《花洲》有个如花的才女杨静茹,名字好,文字好,给大家介绍来认识一下吧。知情的,认为这话夸张,不知情的,这话就是平时的脱口秀。但我心中的如花才女,的确杨静茹莫属。就说这连续几期她发的稿件,每篇都与花有关,《五月的槐花》、《此花无日不春风》、《梅雨》等文章,博古论今,唐诗宋词,在花语纷披的意境中,无形中又露出高远深蕴的内涵。时不时地,在文中还有讲坛式地对古典诗韵加些自己独到的理解,使文章深度彰显。例如在《梅语》中她这样写到:“宋诗人卢梅的《雪梅》,写的是梅与雪争春,各不相让,于是做出判断:梅不及雪花白,雪却缺梅花香。这说明一切事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做事应具有取长补短、包容心、相互理解相融合的美德。杨静茹的文章还具有责任性,不是为做文章而做文章,在做每篇文章之前,她都要问自己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文章对社会的影响是重要的,因此,她的每篇文章都会有很深的立意,让读者读之后有所思考。在《此花无日不春风》中,她是这样结尾的:由月季花,我想到周围的老年朋友们,虽然我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步入耄耋之年,永不放弃有质量地活着成了我们共同的心愿。他们或坐轮椅、或柱着拐杖到老干部学校,进行诗、书、画学习,大展一颗求知的心,为的是给儿孙树立个好榜样。如此坚毅不屈与时间抗争的精神,不正像一颗四季志不移、无日不春风的月季吗?
文化养生益无穷!这也是《夕阳书香》里的一篇文章的题目。通读,便可知道杨静茹之所以八十岁仍有健康的体魄,年轻人般敏捷的思维,原来是文化养生的结果,文化的滋养完全可以胜过脑白金。杨静茹夫妇养育的满堂儿孙都很成气候,也是她老俩给树立的好榜样力量。虽然他们人在暮年,但他们仍有一个年轻向上的心,他们学画、咏诗、做文,夫妻相互探讨帮带成了他们退休几十年来养生的重要内容。忘了年龄,你就没有年龄,忘了烦恼,你就没有烦恼。这大概就是人在晚秋灵魂依然年轻,依然生机勃勃的秘籍吧。
“我已经在人生的征途上经历了八十余个寒暑,虽已耄耋之年,但并没有老态龙钟的感觉。岁月回溯,多少欢乐,多少坎坷,甚至心酸,如今有丰收的喜悦和生活的充实,一路走来有挑战的经验,也有教训,所以感悟颇多,需要我用心来细细回味,与大家分享。”这是她集子中的一段话,我能猜出杨静茹说这话时,心里肯定激情澎湃,因为杨静茹很能读懂某位名博说的:人生是一个充满了很多不确定性与资源调度的过程,每个阶段都需要特别的知识、技能、管理目标与多方面的管理沟通。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挑战与机会,只有不断学习点新知识,,做老人家中的新知群体,才能更多地理解下一代,也能更多地与下一代建立更为密切的亲情。其实晚年是需要学习的,他们要积极预备一个比较有意义而和乐的晚年生活模式,而不是消极地走到衰老的时候随遇而安。
面对这位八十余岁的新知老人杨静茹,我真想让“耄耋”两个字在汉语字典里消失,但愿所有的女人在无论年龄多大,都有自己的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