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1、什么是人的本性?有两点思索:一是、区别于动物的特性;二是、社会性,人都是社会人。因此,不应该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只应该是指人的社会属性。只有人的社会属性才是区别于动物的人的本性。如果人的本性包括近乎
1、什么是人的本性?有两点思索:一是、区别于动物的特性;二是、社会性,人都是社会人。因此,不应该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只应该是指人的社会属性。只有人的社会属性才是区别于动物的人的本性。如果人的本性包括近乎于动物的自然属性,那就不是人特有的本性,而是一切动物(包括人)的本性。这种一切动物的本性,实质上就是欲望,也就是所有生物的“求我生存”或者是人相雷同的“求我幸福”(幸福有着不同的解释)的欲望;
2、那么,人的本性是什么哪?也就是人所具有的社会性是什么哪?也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性是什么哪?(三问一个概念)人的本性应该是随着人类逐渐脱离动物,在与自然界相适应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完善的。在这个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漫长过程中,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使人逐渐产生了有别于动物的思想意识,其中,最显著的特征,基本上可以说是孟子的“四心”既:“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是人类脱离动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如《圣经》中亚当与夏娃偷吃禁果而知羞恶的故事);
3、孟子的“四心”和由此产生的“仁、义、礼、智”的“四端”,既是善的结果也是善的开始,也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性本善。这也就是人所具有的社会性。人都是社会人,独立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以外的人是不存在的。在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区别于动物的思想意识,在不断的制约着、调整着人类“求我生存”这样近乎于动物的欲望,从而,逐渐接近或达到“求我幸福”的人的欲望。这种思想意识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儒家思想中的以“四心”为主要内容的“性本善”的理念,和由此产生的“四端”的道德规范;
4、在人类逐渐、梯次的脱离动物界的过程中,也逐渐的产生了有别于动物的人的欲望。其主要区别就在于:与此同时逐渐产生的人的本性对人的欲望的制约和调整。这种人的本性对人的欲望的制约和调整,是随着人类的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是随着人类的生产关系的完善而完善,是随着人类的意识形态的进步而进步。但是,这种制约和调整在“天下为家”的社会形态中,始终在是“性本善”对“欲本恶”的制约和“欲本恶”冲破“性本善”制约的相互调整的对立统一的过程中。因此,可以说只有人的本性制约着的欲望才是人的欲望,又可以说只有人的欲望的存在,人的本性才有存在的价值;
5、由此、产生了人的两面性,既是人的“恶”欲和人的“善”性(而不应是人性的两面性)。那么,如何理解哪?对此,从古到今有很多的解释。先说“善”,本人认为:统而言之,当人由婴儿逐渐进入人的社会意识时,对周围的生活环境,所产生的有意识的愿望都是美好的,都是“利他”的,因为只有如此才有利于自我的生存,这就是“善”。但是,这种美好的愿望,在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与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的体现,使得这种美好的愿望不同程度的得不到实现。因此,那种在婴儿时期就有的本能,几乎是接近动物的那种“占有”、“掠夺”“利己”、“非他”、“求我生存”的物性的欲望就会表现出来,这就是“恶”;
6、人类的历史(包括每个人的成长史)就是,这两只:“欲本恶”与“性本善”无形的手左右的历史。在人类的社会进步发展(同时包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恶”与“善”的比例也在发生着变化。总的趋势是:“善”的比例在逐渐的增大;欲望在人性的制约下,“恶”的比例在逐渐的缩小,那种近乎于动物的“恶”的欲望,正在逐渐的成为以“善”为主导的人的欲望。但是,人的欲望中的“恶”的成分还是依然存在的,并且,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还是占有支配的地位(想一想我们这个世界和我们周围发生的事情吧!);
写到此,那要问:“性本善”会不会最终的战胜“欲本恶”哪?使这对矛盾合二为一哪?本人回答是:人类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里,在一定的个体中,一定会有的(让我们回忆吧)。那么,在整个人类的未来发展中有可能么?!是不是实现孔子所说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哪?!那就要看我们人类的智慧吧!那是大智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