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如果说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这个树的主干,社会意识中占主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则是树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的根本信仰,信仰问题至关重要。信仰是人立
如果说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这个树的主干,社会意识中占主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则是树根。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的根本信仰,信仰问题至关重要。信仰是人立身处世的精神支柱和动力之源,社会的主流信仰,决定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社会风气和发展图景。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信仰,就会堕落迷惘,一个社会没有正确信仰,就不可能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什么都不信,信仰缺失,更为可怕,意味着无责任意识的泛滥,非理性行为的猖獗。
信仰的前提是有所顾忌,有所敬畏。前提是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服从这些规律。而要认识这些规律,必须加强哲学思想教育。因此说,哲学普及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工程。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现实背景是社会信仰危机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总体良好,党的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描绘的美好生活蓝图,让人民群众满怀喜悦和期待。但是,社会生活中也存在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些人中还有市场,少数人思想混乱,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损害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对此强烈不满。一个社会还要全面发展,应当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进行。而社会风气的好坏,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了毛病,是因为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信仰危机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集体、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党针对以上社会现实,针对很大程度上出现的社会信仰危机的问题。思考如何应对信仰缺失的现实,重建科学的社会信仰体系,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追求真善美,追求美好的社会发展理想,追求美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图景的局面,才能使全社会呈现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向上的风气。
二、一定的民众哲学素养是特定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因而应当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应当揭示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永恒的精神要素,避免为短期目标服务,同时应当关照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
这些问题都属于哲学范畴。正如马克思指出的: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和表现形式。哲学是人类认识的结晶,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包含了人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世界和社会的有力工具和武器,是人们生活中精神武器。
哲学同人类的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是社会现实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它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弃旧创新,生机勃勃。思想意识、文化观念、法律制度、伦理道德的破旧立新,必须依靠哲学的引导才能够实现。哲学是社会意识、时代精神的具体存在。社会意识是社会具有的自主、自强、自律的主体性质和能力,是社会具有的生存要求、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执政党的价值观植根于执政党的哲学土壤,党的价值体系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任何一个社会,特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必须以一定的民众哲学素养为基础。
三、哲学解决的是与信仰息息相关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根本问题
哲学是系统的世界观,是指导客观实践的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总是为社会的发展指引方向、开辟道路、制定原则、提供方法,使社会不断地得到改造和变革。改造社会、造福人类是哲学有别于其它各门自然科学的显著特征。哲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社会的科学实践活动,也必然是一种有社会意识统帅和指挥的行为,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一种具体的、现实的、活生生的社会意识。哲学是人类文明、社会观念、时代精神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之一,是同文学、伦理学、法律学、社会学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上层建筑。
一个人只有对自然、社会和历史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建立正确的信仰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立核心价值,从而有了行动的指南。
世界是什么?人的价值是为了什么?社会应该怎么样?人也只有认识了认清了这些根本问题,才会越过信仰缺失的状态,树立正确的信仰和价值观,才能自觉形成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基本信仰的结晶,建立在社会主义人民群众主流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之上。
四、哲学普及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工程
哲学是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哲学普及教育则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工程。人民群众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
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教育、典型带动、会议动员等等,有很多传统的方法。但是都不能取代哲学普及教育的作用。哲学普及教育,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普及基本的哲学思想,极大程度上提升民众的哲学素养,应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观教育系统工程的一项中心任务。
不可否认,在改革开放以来,在长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在社会科学领域,在群众文化普及领域,我们过多注重的是实用性的、“经世致用”的学科教育,正如在自然科学领域,侧重的是实用技术的教育,而忽视基础性研究。
一方面,整个民族缺乏思考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浪漫情怀,另一方面,整个国家的自然科学研究缺乏原创型成果,缺乏对于揭示自然基本规律的探索。表现在做学问的心态上,普遍存在功利性,缺少了崇高理想和内在责任。这些也间接地在大众文艺上体现了出来。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