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最近头脑里老是回想到“你给的”这句言辞。她是作家张丽钧一篇作品的标题。时间久远,忘记文里的内容,这个“你给的”标题朴实而不乏灵动之气。往常没少看她的文章,也曾让自己的写作多了一道灵感。或许,你老读一个
最近头脑里老是回想到“你给的”这句言辞。她是作家张丽钧一篇作品的标题。时间久远,忘记文里的内容,这个“你给的”标题朴实而不乏灵动之气。往常没少看她的文章,也曾让自己的写作多了一道灵感。或许,你老读一个人的作品会感觉格式像一则定律,虽然她的作品集并未读过,但给我的感觉各种风格的文字都会那么真实、生动地出现。最近,我经常回味她的“你给的”这句话。因为我的文字里有了一些变化,哪怕一点点,也是“你给的”所得到的,不论师出何处。这“你给的”里面或许包含一种感恩的意味。没有旁处所得的那种灵动地改变,你的风格一定是常性的、定性的。或者可以说处于一种没有进益的平线状态。哪能没有感恩呢?回头望望所走过的路,你的所得也了然于心。一点的改变,会带给自己愈多的收益。因为你在工作里或许会发现,各个专业之间或许就那么一点儿的东西。当你位于一项专业领域里,各行之间的跨度便会很近。为什么有的人那么保守与私心?因为技术的差别或许就那么一点儿。为什么说“隔行如隔山”呢?如果你是个外行,就那么一点儿的东西你就根本无法知道。不通过专业学习或各种途径求学,没有哪个好心人会直接送上门来告诉你的。
那么一点儿的东西,里面却包含着可能很大的压力与痛苦。东西越简单,越怕失了立场。哪怕那么一点儿的东西也是来之不易的。虽然,事实上还是具有差别的。每个人的心灵不同,她们的技艺一定是不尽相同的。即使都各自干得很好,技术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的。
最近看了姜戎的《狼图腾》。这本小说好像早就流行在市面上,直到前多天才在信手翻开间觉得文字奈读。果然很吸引人,主要讲蒙古草原人崇敬狼图腾的故事。蒙古草原里少有的老人们信仰腾格里守护着草原狼。因为没有食肉的草原狼,整个草场会被各种动物破坏,那么,草原里一切牛羊马与人等全部无法生存。这其实是一种保持生态平衡的食物链关系吧。
在草原蒙古外来人——东北农区蒙族出身的外来户探听了嘎斯迈生产小组得到狼食黄山羊的猎场地点后,在初春黄羊刚露出雪时,抢在狼的前面把剩余所有的黄山羊一网打尽。毕利格老人听说后,终日不发一语。偶而他说:狼群该发狠了。接下来,果然发生一场大型的狼群围歼军用马的血性残忍的事故。巴图艰难护送着马群,在远离大泡子时,就差那么一点儿,狼更聪明,见马群就快绕过水泡子,便会奔向较安全的地带,开始采取“自杀式”的疯狂攻击。许多马由于踢不掉贴上身的狼,被狼咬破肚皮,马在继续不停的奔逃里,胃包和肠子,还有心肝肺等脏器都随着踩绕在脚下。马一半是被迫半自杀似的,所以,马的死更悲惨更怨屈。因此,马群更没有理智了,被狼的凶惨吓破了胆,全部冲刺进了水泡子。那是一个烂泥塘,冲进去的马,只能等狼来吃掉了。为什么狼变得复仇那么凶狠?因为草原人把它们的战果全部归为己有,因为草原人掏了它们的狼崽窝。母狼很护崽,所以,母狼与公狼一样全部以拼死的复仇心理围歼马群,以此惩罚伤害它们的人类。
七八十匹准军马,全部被狼围歼消失怠尽。如果那几个外来户不做得那么绝,如果那三个马倌像巴图一样凶猛强大,没有在半途消失,在离越过水泡子的那么一点距离里,他们能顺利把马群绕过水泡子,那么马群便会得救。在营盘里人多还有狗群,马群即使损失也不会太大。就差那么一点啊,到最后却差了很多,损失很多。巴图见大势已去,也无力回天。还想着守护着水泡里的马群,最后被冻伤。
那么一点的距离,结果可能是相差很远或失去很多。那么一点,却是如此重要,或是关键性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