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对于贫穷之态度,无外乎嫌与怜,除态度之外,还有人付之于行动,那就是联贫和扶贫,这是新时代里穷人们的幸事。贫穷,总不是个好事情,嫌也好怜也罢,尚在其次,吃不饱穿不暖、日子艰难却是自己的事儿,真是谁遭罪谁
对于贫穷之态度,无外乎嫌与怜,除态度之外,还有人付之于行动,那就是联贫和扶贫,这是新时代里穷人们的幸事。
贫穷,总不是个好事情,嫌也好怜也罢,尚在其次,吃不饱穿不暖、日子艰难却是自己的事儿,真是谁遭罪谁知道了。美国石油大王不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太太的酸辛,那些为富者,又有多少能够真正体味得到下岗工人的艰难呢?
嫌贫爱富的故事,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古典小说或戏曲之中,有一大部分是这类题材的,倘叫才子佳人式亦无不可。往往是富家一小姐爱慕穷家一书生,历经磨难,痴心不改,小姐爱的艰苦卓绝,往往伴随着公子的寒窗苦读,最终以“金榜题名、洞房花烛”作结,算是大团圆了。
富家有小姐,大概不必怀疑,那时不提倡计划生育,而时兴三妻四妾,多数人家会有。而穷家也有书生,在没有“希望工程”的那个年代,让人不能不怀疑这穷的程度了。古时的学校也许不乱收费,或许升学也用不着送礼,今理推不了古事,总之,那时有着穷书生,运气好的还有富家的小姐在爱着,这是古之读书人的幸运。
今非昔比了。曾几何时,傍大款、傍权人、傍洋人似乎一度成了时尚,但这傍和嫁又不完全是一回事儿,而与爱又似乎有着一些距离,这与古已有之的嫌贫爱富相比,档次可算是更深了一尺,更远了一丈吧。
穷书生虽然穷,但毕竟是书生,而不是穷叫花子,在“学而优则仕”的那个年代,从发展的眼光看,有着“阔起来”的机会,一旦金榜题名,“黄金屋”中坐着个“颜如玉”,仿佛势所必至、理有固然了。为官而有权,权而能生钱,这最基本的分娩常识,人所共知,亘古未变。如今,学而优则仕的逻辑并不完全行得通了,结果往往不需要那么多的前题,为仕者,不一定非得学而优、德而优、能而优了,是进是退,是喜是忧,是吉是凶,时代确是真的发展了。
像董永之流的一介穷困潦倒的农夫,我想也只有七仙女这样的神仙才敢来爱。“你耕田来我种地,你挑水来我浇园”,也只有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才觉得新鲜的趣儿。曾经“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辞官归隐之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情境与情趣,自是赏心悦目、令人向往的了。但前题是他必须能吃饱肚子,不然没准会饿死在篱笆旁的。倘若不至于死,只是肚子咕咕叫,他也不会对每日可见的南山能够悠然得起来。有闲情采菊,而不必忙于除禾拔草,可见他不需要十分的劳作,起码他不贫。
有句话,叫“笑贫不笑娼”,不管是谁说的,都该“深恶而痛绝”之。娼之可笑与不可笑,你自己琢磨着办。倘使古之“逼良为娼”,除了掬一捧同情之泪外,仍不值得颂扬。如今的逻辑是“男人有钱就学坏,女人学坏就有钱”。但我敢说,这男人的学坏决不是为了扶贫,女人的学坏也不是为了脱贫。
娼之可不笑,也许是司空见惯笑也笑不过来了,而贫却仍有人在笑着,现在也多见那“影响市容”的乞讨者,却少见了给予施舍的人,不给倒还罢了,口中还出言不逊,脸上写满了鄙夷。要饭而能发家致富奔小康,在文明的人群里,我敢说这行当决不会兴隆起来,且莫以为富不仁之心度穷困潦倒之腹。图格涅夫一日遇一乞丐,他摸遍所有的口袋发现没带一文钱,他上前紧紧握住乞丐的手,连说:“对不起,对不起”!而乞丐却感动地说:“够了,够了,先生,这就够了”。
穷人是人,乞丐也是人,即便不能雪中送炭,就更不能雪上加霜,对待同是人的乞丐们,我们有必要学学图格涅夫。不要让我们的善良之心,因了个别人的欺骗而丧失殆尽,那我们才真真地上当了。
君子固穷而安贫乐道,是穷人的品格,所谓“穷则独善其身”;君子爱财且取之有道,是富人的德性,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亦君子穷亦道,富亦君子富亦道,这是人为贫为富、待贫待富的根本良心。
嫌贫之心不可有,怜贫之心不可无,是以为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