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尽着百姓花
作者:举燧时间:2024-11-22 15:39:09热度:0
导读:走进河南省卢氏县委大院,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土坯房,这些土坯房是上世纪50年代末建起的,就像是农家院。然而就是这样的农家院在卢氏县也是越来越少。作为革命老区,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县委真的没有钱为自己的办公
走进河南省卢氏县委大院,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土坯房,这些土坯房是上世纪50年代末建起的,就像是农家院。然而就是这样的农家院在卢氏县也是越来越少。
作为革命老区,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县委真的没有钱为自己的办公环境修缮一下吗?在现如今全国到处大兴土木修建楼堂馆所、超豪华的办公大楼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的时候,为什么卢氏县的县委领导能沉下心、稳住劲、耐得住清贫,一直呆在50年前的土坯房里为民谋福祉,听一听县委书记王振伟说的话吧:“有了钱还是先‘尽’着老百姓,房子修修还能用。……尽快改善山区人民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要比盖县委办公大楼迫切得多、紧要得多。50年来,一任又一任县委领导为卢氏的发展竭尽心力,他们甘愿坐在土坯房里办公,想想他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能继续在土坯房里办公呢?”
什么是“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听听这掷地有声、感人肺腑的话语,我们不能不为卢氏县有这样一心为民的县委领导感到高兴,也让其他地区的人们羡慕不已。
2005年,该县财政收入超过亿元,这样的经济发展状况,花上千万元盖新的办公大楼是不成问题的,但卢氏县委却不这样想:由于该是河南省平均海拔最高、人口密度最小的深山区县。在大山里散居着2312家、人口上万的“独居户”,为了解决这些深山独居户的搬迁问题要很大一笔钱。因此,县委领导情为民所系,心为民所想,为根本解决这些独居户的生存问题,决定用3年时间把所有的独居户迁出深山。
这就是卢氏县委领导的魄力。这魄力不是用在盖现代化豪化大楼上,而是为民办实事上。
突然想到前几天《新京报》上的一则消息:河北省省级贫困县曲阳,地处半山区,县田土局却建有三处办公楼区;镇政府建办公楼和家属楼大院夺走近10亩耕地。这对于少地多山的山区县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地方贫困,部门不甘贫困,领导不甘贫困。利用手中的一点权力中饱私囊,这样的领导对于当地百姓来说是福还是祸?由此看一看河南卢氏县委的甘于清贫,是否为民服务立午见影,不言自明。
艰苦奋斗一直是我党的优秀传统。然而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现代化的昌盛,许多干部早已忘记这四个字。为什么传统会在某些地方渐渐消失,而在卢氏县,这样一群人、一代人秉持着我党的光荣传统,厉行着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体现着执政为民的光辉思想。50年,一届又一届领导班子能够前赴后继,蜗居于土坯房内,这与各地刮起的“豪华衙门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因此才会弥足珍贵,也因此会让许多网民不敢相信,甚至有人怀疑这是不是在“作秀”。
要我说,如果这是在作秀,那我也会举双手赞成。这样的作秀好,这样的秀做的人越多越多,时间越长越好。谁能几十年如一日地艰苦“作秀”,苦为自己、乐为百姓。那这样的秀就是好秀。
金碑银碑,不如百姓的好口碑。那低矮破旧的土坯房其实就是树立在百姓心中的一座丰碑;那剥落的墙壁其实就是盛开在百姓心中的朵朵鲜花;那房顶上杂乱的蒿草其实就是百姓心中春天般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的青青大地。他们多希望这青草能一茬接一茬地年年常绿常青,把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代代相传。
中国自古有“官不修衙”的说法,因为官员怕修衙坏了廉风,自毁形象、误了前程。但现在为什么我们有些官员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自己的待遇差。上任伊始,不是下基层调查研究、为民谋福祉,而是想方设法搞基建、盖大楼,让自己舒服一点、让自己气派一点,却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抛在脑后。一句话,心中没有了人民群众,却多了为自己捞钱的私欲;没有了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却多了享乐主义。如此,也就难怪有觉得卢氏县委大院的“另类”了。
其实,在我党的优良传统中,一贯以之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现在是许多官员渐渐淡忘了这些,所以,当户氏县委的“土坯房”大院媒体披露后让有些人觉得不可思议,这才是可怕的现象。本该是党政官员身体力行的好作风在渐渐丢弃这本身就是一种倒退。真心希望公款招待、公车消费、公款旅游等侵蚀百姓利益的现象越来越少,像卢氏县委那样把更多的财力用在民生上,让卢氏县委的“先尽着老百姓”这句虽朴实却蕴含真理的话成为公共财政使用的一个准则。
只有努力改善民生,让百姓先富起来,而不是让一部分干部先富起来、让一些行政部门先富起来,才能真正构建美好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