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之旅:红楼
作者:雨夹雪时间:2024-11-17 11:16:08热度:0
导读:终于,我以每天晚上读十回的速度,十二天读完了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在写下我的读后感之前,先来上一些与《红楼梦》相关的题外话。先谈谈我读《红楼梦》的书稿版本,在此,我要严厉批评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
终于,我以每天晚上读十回的速度,十二天读完了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在写下我的读后感之前,先来上一些与《红楼梦》相关的题外话。
先谈谈我读《红楼梦》的书稿版本,在此,我要严厉批评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精装本《红楼梦》。这个精装本的《红楼梦》简直就是粗制滥造!不仅错别字多,举不胜举,而且作为古典文学名著,竟然连起码的注释和校记都没有,让人理解起来很是费解。而且从字号上来说,该书的正文字号一律是小五号字,压缩和节省了不少纸张的同时,倒是显得经济实惠了,可是让读者的阅读颇费眼力。
而相比较我家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的《红楼梦》,不仅有注有校,而且是五号字。注解校记详尽不说,还字号大,看得清楚,理解容易。虽然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书一向不是以所谓经济实惠的幌子来出版的,但是从内容来说,确是精细而周到。
因此,根据我自己读书的经验,我得出了下面的结论:同一个著作的书籍,就比如《红楼梦》,读者想购买来看,绝对不可随便买一本就完事了。要选择有名的出版社、作家、译者,重视书的内在品质。而不能只想图个便宜,或者买来看过就完事的心理。否则对于读者的阅读吸收书中精华,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买书,也要选品牌,还要选对品牌,因此不可不谨慎对待。
说完了书籍的版本问题,我不禁还是想回到对1977年邵氏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的讨论上来。读过原著《红楼梦》之后,我细细回想这被我看了不下50遍的电影中的一点一滴,觉得自己当时写影评下的断言早了。事实上,这电影非常契合原著,无论是台词、服饰还是内容。当然因它是电影版的,在某些人物的服饰上,难免因陋就简。不过我还是再次深深佩服电影剧本的创作者对于《红楼梦》原故事的熟稔,以及高度概括的能力。
下面正式开始我的读后感,文体格式将以对人物的分析给出。
首先是贾宝玉。全书的故事主线是女娲补天所剩的一块石头经仙人幻化之后去到红尘中的富贵之地、温柔之乡的游历故事,因而有了贾宝玉的衔玉而诞。且又因他前世是神瑛侍者转世,因而引出了神瑛侍者灌溉绛珠仙草,仙草修成人形还泪报恩的故事。因此在原著中有了现实的故事前情之前,以神话故事引出全文的故事,不仅显得小说故事开端的高深玄妙,还显出其立意新颖别致。从“神瑛”两字来看,就暗示了贾宝玉及其胎中所带来的玉的来历是不凡的。
且神瑛侍者为仙界中人时,知道怜恤绛珠仙草,也表明了其日后转世为凡人时的性格。“女儿是水做的,男儿是泥做的。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儿,便觉浊臭逼人。”宝玉的这一“名句”,也多少表明了些他身处大观园女儿堆中的花花公子性情,不过也表明了在他眼中的女子地位还是要重于男子的。
放眼全书来看,贾宝玉尊重和体恤身边的丫头,而且嫉恶如仇。前者可以从他让晴雯撕扇、探晴雯等处体现出来,而后者可以从他因为琪官之事而被打体现出来。当芳官在园中烧纸的时候,是宝玉挺身为其辩护的。
尽管宝玉成天爱和姑娘、丫头们斯混在一起,但是他的心还是给了林黛玉。“林妹妹从不说这样的混帐话的,否则我便也与他生分了。”在同黛玉的相处过程中,他们彼此试探过、猜测过,但是还是发现了彼此共有的志趣。而试探多了,他们之间有了真心话、真意,拉近了彼此间距离的同时,也不免因为熟悉了对方的性情而有曲意为之的想法,因此又显得疏远了。
当宝玉感觉到身边的姐姐妹妹是走的走,嫁的嫁时,他自己其实是“剩男”不愁娶的。相对于宝钗的“剩女”不愁嫁,黛玉的“剩女”愁嫁,才真是悲惨而凄凉。
至于小说临近收尾的故事,宝玉出家前的预兆与决心还玉给前来讨赏的和尚,这两处,都表明了他也不过是接受了宿命的安排,做他该做的事情去了。试想,贾府才又恢复了些生机,况且他自身是有家、有功名、有妻子的人,他如何无情地去出家?想公子多情,终去了参禅论道,遁入空门去寻求内心的解脱了。
内心之解,解惑于一则男儿与女儿的性情差异,二则女儿们的悲剧命运,三则一荣一枯的家事运道,四则功名利禄的一场空梦,五则功名之外的真正智慧。我想宝玉出家,他想求想解的,应该就是这些了。他并不仅仅是逃避贤妻美妾,逃避一贯憎恶的功名,逃避业已衰败的家庭……可见作者在小说发端时总是提到的“蠢物”,终于悟得自己的红尘富贵之旅其意义的实质所在了。
其次是林黛玉。我通读《红楼梦》时,总免不了以为黛玉的性格是比较单面化的,也就是说她的敏感、多疑、小气、似有若无的嫉妒心肠。进贾府的时候,她谨慎行事,“唯恐被他人耻笑了去”。贾母怜她年幼体弱,且又丧母,所以对她格外照顾。
以黛玉的性情,她是知道回避贾府里他人的闲事的。她本来尖刻的性格,久而久之在贾府所见所闻的那些冷酷无情的事,她不仅不愿意管,有些时候还难免要冷言冷语几句。我对她的评价是:怨而无为。也正因为她不是个好管事的、且又圆融的人,所以日后宝钗能成为二奶奶,而非她黛玉,也是可想而知的了——黛玉担不起这个家,她不会过日子。
虽然小说中的大部分篇幅都显示了黛玉的尖酸性格,但是我还是从她视宝钗为知心人,认薛姨妈为干妈的情节中看到了黛玉的宽心之处。直至后来她担任桃花社的社长。
既是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其实黛玉本就该宽以待人。事实上,她后来也有所醒悟了,在宝玉被蒙在鼓里地被订下了同宝钗的亲事时,黛玉某次惊梦的情节中有所体现。惊梦,表明黛玉对自己的条件以及身处的环境,还是有着清醒认识的。每次接触黛玉的性格,我有的时候总不禁想站在贾府中某个主子的角度上刻薄地评说她:你来投奔我家,吃着我们的、用着我们的、住着我们的,整天还唉声叹气、怨声载道的,真白疼了你一场。
年长时的黛玉其实比从前的性格还是有些宽和的,但是因为她从前给人的印象就不好,所以就算她日后稍有改变,别人也只是牢记住了她从前的为人性格,而没注意到变化。这也就是在宝玉被迫重返学堂,跟随老师代儒读书、习作八股文时,几次下学见黛玉总有些不欢而散的情味在里面的原因了。
我的确也不喜欢黛玉的小气尖刻的样,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