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为何成了最不能接受批评的人
作者:藏舟时间:2024-10-20 04:44:00热度:0
导读:“人们总说,别人的批评,可以成为对照自己的镜子。虚心接受批评,可以改正缺点,成就事业,完善自我。然而有人指出,在当下社会,批评的生态正在恶化,现在人们越来越不能坦然接受批评了。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
“人们总说,别人的批评,可以成为对照自己的镜子。虚心接受批评,可以改正缺点,成就事业,完善自我。然而有人指出,在当下社会,批评的生态正在恶化,现在人们越来越不能坦然接受批评了。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155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57.3%的人表示身边很少有能虚心接受批评的人,其中20.0%的人表示‘非常少’。仅12.9%的人认为这样的人还比较多。”
“至于最不能接受批评的人,82.9%的人认为是‘领导’,38.0%的人认为是‘同事’;59.9%的人认为是‘年长者’,45.5%的人认为是‘年轻人’;26.1%的人选择‘陌生人’,17.7%的人选择‘熟人’。”(《中国青年报》09月22日)。
批评难,难批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青年报》的这个调查只不过是把这个事实更具体化、数据化了。让人更真切、更具体地感受到这个事实。听不得逆耳忠言、听不得直言不讳、听不得刺耳谏议,这好象是大多数人的共性。不管是谁、也不管是官员还是群众,都愿听甜言蜜语,愿听奉承恭维、愿听表扬赞美。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喜听甜言蜜语,喜听表扬赞美,这当然也是一种缺点,但是对他们来说,这种缺点好象除了影响自己的“进步”,影响自己的生活外,对国家、对单位、对事业还没有什么大的不利的影响。而让人感到惶恐、感到不安的是:在这个调查中,82.9%的人认为领导最不能接受批评的人。
所谓领导,就是守土一方、负责一片、管理一域、执政一处的官员。他们手中都掌握着公权力,都情系着一方百姓的期盼,关系着一方民众的平安,维系着一地群众的幸福。他们为谁掌权?怎样用权?如何作为?都应该受到群众的监督。如果官员在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甚至是以权谋私,贪污腐化,欺压百姓,鱼肉群众,群众就有权对其提出批评。但遗憾的是:有许多官员不仅没有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的胸襟,也没有闻过则喜,虚心改正的情怀。反而听不得一点带刺的声音,听不得一点批评的语言。如果有人斗胆对其提出批评,他们轻则是充耳不闻、重则是当场拒绝。更重的是找着机会寻不是,想着法子穿小鞋。让部下噤若寒蝉,让百姓背后腹诽。
而这些批评中,有些批评还并不是批评官员个人行为、批评官员腐败行为、批评官员品德不端,影响到官员政治前途,影响到官员的升降进退。而是仅仅批评当地的某项工作没做好,某项政策未落实,某个事件没处理,希望能够及时改进,做得更好。有官员就暴跳如雷,急欲阻止、全力反击。
前些时,笔者回老家一趟,一些熟识的村民都找到我反映农村社会治安秩序不好,特别是盗贼四起,稍有值钱的物品都有人偷。最让农民恼火又无奈的是:耕牛被盗非常严重,一个40多户的村子,半年中就有三头耕牛被盗,而且无一破案,农民们只好把牛牵进家中和人同住。这严重影响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影响到农民的安全感。他们强烈要求笔者写篇稿子呼吁一下,以引起政府的重视。受职业良心的驱使,回到单位后,根据农民提供的材料,笔者写一篇“偷牛贼太猖狂,农民们好受伤”的稿子,几天后,被省级党报当作“读者来信”刊登了。
稿子登出几天当地政府都没有反应,笔者以为这篇稿子也是“雪落黄河静无声”了,拳头打到棉花包上。不想被一位已经休息的老领导看到了,老领导当即向省有关部门查问。他的这个轻轻的举动引发了轩然大波,笔者老家所在地的书记带着几名部属,开着车找到我,对我和我的领导大兴问罪之师。追问我写稿意图,责怪我不通气就发稿,指责我是“愤青”!说我这篇稿子让他们好“受伤”,一定要我按他们的要求再写一篇“读者反馈”,要我承认扩大了事实,表扬他们工作做得很实、很好。在遭到我的拒绝后,书记就威胁我说,不写就和我没完,就要让我过得不安生。当时那个情景真的让我出离了愤怒。我毫不客气地说:这篇稿子对你们的形象、对你们的仕途都没什么大的影响,你们这么样的大动肝火为什么?农民的耕牛被盗,财物被盗,没有一点安全感,更谈不上有幸福感,你们不着急、不作为,反而对一篇反映真实情况,反映农民心声的稿子这么耿耿于怀,在你们的的心目中,难道官员的事大,百姓的事小?你们的面子最重要,群众的伤害无所谓?你们的执政理念是什么?你们的怎么可能保一方平安?致富一方百姓?
那位书记回答说,我们多年的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就被你这一篇稿子抹黑了,你还以为对我们伤害不轻?不管怎么说,你一定要写一篇挽回影响的反馈!当时,我真的无语了。
你看这些官员真是颠倒是非,不去反思自己工作上的过错,不是切实解决民生忧虑,不是坚决保护群众平安,反而说是一篇稿子抹黑了他们的形象!
西晋史学家陈寿曾经说过:“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三大作风之一,但是,我们有些官员却就是不愿意听到逆耳的忠言,就是不愿意听到批评的声音,更谈不上自我批评,怎么可能会“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怎么勤勤恳恳干工作、清清白白当官员?
因此,笔者认为:“要为批评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与社会氛围”,关键是领导要起到示范带头作用,领导要有敢于纳谏的雅量,要有容忍批评的胸怀,要有接受批评的气度,对群众的批评真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免”。同时有要相应的制度保护群众的批评,鼓励群众的监督。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会少走弯路,我们的官员就会兢兢业业,就能清清白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纯洁许多、真诚许多,社会也会和谐许多、美好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