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风残月话柳永
作者:勾戏时间:2024-10-25 23:41:08热度:0
导读:最近,一直在看中央电视台10套节目播放的湖南师范大学赵晓岚教授主讲的《金戈铁马辛弃疾》,自上半年听了晓岚教授的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之后,一直痴迷晓岚教授的演讲风格,真是妙语连珠、信手拈来,叫人回味不穷。把
最近,一直在看中央电视台10套节目播放的湖南师范大学赵晓岚教授主讲的《金戈铁马辛弃疾》,自上半年听了晓岚教授的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之后,一直痴迷晓岚教授的演讲风格,真是妙语连珠、信手拈来,叫人回味不穷。把一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皇帝李煜刻画地如此生动,叫人称奇。
此时此刻,在沉闷的雷声和淅沥的雨声中,品读朋友、同学的留言,领略柳永《雨霖铃》的意境。应该说是自己最美好的享受。
宋词里,我最喜欢的还是柳永的《雨霖铃》。为读懂柳永这首词,我还专门查看了有关资料:据记载,柳永仕途失意,四处飘泊。这首词就是他离汴京、前往浙江时“留别所欢”的作品。
这首词以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写与所欢难以割舍的离情。上片写送别的情景,深刻而细致地表现话别的场面。下片写设想中的别后情景,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全词如行云流水,写尽了人间离愁别恨。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感情真挚,词风哀婉。其中的佳句,读后叫人如嚼梅饮雪,余香满口!试读其中几句:“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称奇叫绝。
“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此词之所以脍灸人口,是因为它在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记得前年夏天,我和一位青年教师出差到杭州,也是在暮色苍茫时分,我们选了西湖边一个小巷里的客店住下。在夕阳晚照雷峰塔的时候,漫步在西湖畔。走过依依杨柳,青青柳色中映着一个小亭。亭子下就是一块石匾。上面是“晓风残月”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一时引起我长久的伫立。想这块石匾经历里年岁月的磨砺,依然屹立在西湖边畔。有谁知道这块石匾何人所立?如今依然在西湖边笑看风月?想苏轼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江月。”看远处的苏堤和白堤,在波光粼粼的西湖水的倒影下,显得那样美丽!柳永的名句,让我莫名感慨。那夜回去,在西湖边小巷的一家酒店,我感受了一次“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与同事对饮,大醉而归。边回客店边念着柳永的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何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那次,夜深人静的时候,还念叨着“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去年仲春时分,我作为评委参加一次全市金牌教师的评选。在市商业学校,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就是以柳永的《雨霖铃》作为参赛课程演讲。她的声情并茂地生动演讲。让我和其他评委都领略了柳永的的词的意境美和多媒体视听效果的最佳结合。我给了那位女教师最高分。
刚才读了上面关于柳永的《雨霖铃》一词和词人生平资料。再次引起我美好的回忆和联想。同时,在淅沥的雨声中,增添了淡淡的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