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艳阳下,我们来到洛阳市中心的王城广场。广场气势非凡,两侧高楼林立。当我们站在广场中央“天子驾六”雕塑台基的正面,就发现这个台基不过是一个地下博物馆的屋顶。正前方是一个凹下去的箕形坑,有台阶通向下面,而
艳阳下,我们来到洛阳市中心的王城广场。广场气势非凡,两侧高楼林立。
当我们站在广场中央“天子驾六”雕塑台基的正面,就发现这个台基不过是一个地下博物馆的屋顶。正前方是一个凹下去的箕形坑,有台阶通向下面,而在露出地面的宽大的台基正面的花岗岩石上,雕刻着“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十个被漆成绿色的篆刻大字——“天子驾六”就在下面。
“天子驾六”博物馆位于洛阳市中心东周王城遗址区的东北部。它是依托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东周时期“天子驾六”大型车马陪葬坑原地原址修建的遗址型博物馆,是一座以原址保护展示为主、辅以展示介绍东周王城概况、近年来王陵考古的新发现及部分东周时期珍贵文物的“王城、王陵、王器”的专题博物馆。
整个博物馆占地1700多平方米,分为两个展区。步下石级进入博物馆大门,我的心在升腾!骏马的嘶鸣声就在前面,金戈的铿锵声就在前面,迎上来了,那恢弘磅礴的天子仪仗;迎上来了,那2700年前雄莽的历史岁月。那厚重却清越的编钟告诉我,那庞大又不失精美的巨鼎告诉我,这是东周王城,这是历史的神话,这是真实的神话!
从正午的烈日下进入冷气森森的地下,身上的汗在行走过程中变凉。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第一展区。以东周王城、王陵等遗迹以及历年来出土的东周珍贵文物为展示主体,详细介绍了东周王城的发现、研究概况,王城的城区布局;王陵的发现、分区,王陵的结构,大型陪葬坑及其出土文物;一座座浑身是绿色斑点的青铜列鼎、斑驳的彩绘陶器、古钱币,还有玉器、编钟和片片的石檠……生动再现了东周时期洛阳地区以王室贵族为代表的上层社会生活的基本面貌。这里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历史中那段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社会动荡又充满变革生机的古老岁月。在这里陈列的王城实测图向人们揭示了距今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帝都的昔日辉煌,在这里陈列着的陶质建筑材料又使人们想象到当年天子的宗庙殿堂……
与陕西省博物馆、长沙马王堆博物馆相比较,这里的展品算不上精美,数量也很少,但是那些反映东周文化青铜器、陶器、瓦当、玉器等,还是值得细细观赏品味的。礼器、乐器的凝重,陶器富于变化的花纹色彩,玉器的玲珑古朴,等等,无不充分表现了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及王室贵族奢侈的生活情景,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我印象最深的是那片刻着两个很简单的人字形线条花纹的东周瓦当,既像鸟又像人的形象,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这里很多的青铜器虽然锈蚀严重,但当年高超工艺,依然让人赞叹不已。
看完第一展区,向西穿过一段走道,便进入了第二展区,东周时期大型车马坑展区。这是一个长长的大厅,六、七十米长、二十多米宽。大厅中央是一个巨大的长方形的考古挖掘坑,深约有3米,周围用栏杆围了起来。这个坑是一个周天子墓掩埋车马陪葬品的坑,类似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坑。这里展示的是2002至2003年,考古工作者发掘清理的18座车马坑(马坑)中的2座。其中北边一座长42.6米、宽7.4米,规模系国内少见。站在坑边可以看到,坑里面排列着两列春秋战国时代的车马遗迹。整个车阵座北向南,呈纵向两列整齐排列,长长的60多米,非常壮观。该车马坑葬车26辆,其中驭马6匹者1辆、驭马4匹者8辆、驭马2匹者15辆,有马68匹、狗7只,并随葬1人。看整个天子出行仪仗的规模赫然在目,盛势逼人,穿透千年时光,隐约间似仍可听见车声辚辚、马鸣萧萧,看到旌旗飘扬、尘土飞扬,两千多年前那生动逼真的历史场境仿佛就在眼前。只是由于几千年过去了,原先具有血肉之躯的拉车的马,只剩下骨骸;而那些木制的辇车,经过数千年的岁月掩埋,均已矿质石化,朽化成为泥土。
经考古人员的精心挖掘,车身和马骨的形状都保留得比较完整,圆形的车轮辐条也很清晰。讲解员介绍说,从尸骸的姿态和车的形状看,马匹是被杀死后与车一起按照生前拉车的位置摆放的,而狗则是活埋的,6只躲在车下,应该是在躲避填土,而一只在坑边高处,将要跃出坑去,被人发现,用石头砸中头顶而亡。车马坑中还有一具人的骸骨,面部朝上,神态安详,推测为一个忠心的仆从自愿陪葬。这与以往所知活人殉葬相比,东周天子文明多了。当时的车是单辕的,木轮木轴双轮,轮轴上是一个方形的车厢,后背稍宽,两边是可以作为扶手边框,前面是敞开的,想来人可能是盘腿坐在里面,前面是驭手。车轮很大,车厢陷在了两个轮子中间。辕是一条丁字形的木杆,从车轴伸出来和车体连在一起处于纵向的中轴线上,而马则是在车辕丁字的那条横杠上驾车,两边对称排列,是双数。从出土的车辆青铜零件看,当时这些车的制作,应该是很精致考究的。
沿着车坑向北走,当接近北端时,倒数第二行只有一辆车,这辆车车身并不大,但车辕的两侧各躺着3匹马。就是说,这辆车是由6匹马拉的车。反观车队,大部分是两匹马,也有4匹马拉的车,因而这辆6匹马的车,就特别地显眼,位置也很特殊。在这辆车的车厢里,放着一块提醒游客的白色木牌,上面用红油漆写着“天子驾六”。听讲解员说,这辆车就是周天子乘的车。至于天子究竟是东周何朝暂无法确定,只有通过主陵的挖掘考证才能有答案,但是主陵现在受保护措施等因素影响已经决定暂不发掘。
在周朝,按照礼制规矩,不同等级官员的车乘,驾辕的马匹是有规定的。所谓“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在这座墓葬没有发现前,“天子驾六”只是《逸礼》中的上述记载,一直没有证实,而且有争论。人们在秦始皇兵马俑挖掘中,得到的也是一具4匹马拉的铜车马。而周王城车马坑的殉葬实物,给出了实证,证实了《逸礼》记载的真实性。当在地下沉埋了2700年的6匹马同驾一车的残骸穿越历史时空重现时,不知牵动了多少对历史充满探究渴望的人的心!都知道东周王城在洛阳,因为史书上是这么记载的;都知道夏、商、周时期“天子驾六”,因为古文献中是这么写的。前者有考古发现的城垣遗址佐证,可后者所言是否属实,对于许多只信“眼见为实”的学者来说,在漫长的一段时期,始终是个谜。“天子驾六”一朝惊现,应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考古发现,它向世人以直观清晰的形式印证了古文献中“天子驾六”的记述,最令世人瞩目。“天子驾六”再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