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素朴的《散文》在手
作者:通理时间:2024-11-15 12:41:36热度:0
导读:二十多年前,刚出校门那阵子,我首先接触的刊物是《散文》,至今记得自己痴痴读《散文》那些美丽的日子。温暖的天气里,坐在门前的阳光地里,猫着腰,头深深地埋进胸前。只向着书本低下头去,再低下头去——细细致致
二十多年前,刚出校门那阵子,我首先接触的刊物是《散文》,至今记得自己痴痴读《散文》那些美丽的日子。温暖的天气里,坐在门前的阳光地里,猫着腰,头深深地埋进胸前。只向着书本低下头去,再低下头去——细细致致品味着每一章每一个字符。不像今天这样常常是粗粗的浏览。尤其记得那些下雨的日子,静坐在窗下,一个半天或者一整天都在《散文》的陪伴中过去。
也一直固执地喜欢着《散文》,记得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常常会谈及书中的文字。那时候读书是认真且用功的。每得到一本《散文》,一定是从头到尾每一篇都很认真地阅读。那些优美的文字和感人的人生故事总是那么地让我感动并持久地吸引着我的注意力。
再后来也有一阵子,不怎么喜欢这个刊物了。时光该追溯到2000年这样的光景。那时候订过两年《散文》,渐渐读得困倦了。觉得那些老道的故事慢慢远离自己的生活。那些古老的封面那些古旧的文字慢慢失去了它们原有的那份对于我的吸引力。后来订了《散文》海外版。觉得很好,一直持续订了几年。可后来为什么不再订了,自己都不记得了。
这几年订的刊物里没有《散文》,不知道为什么把它们慢慢淡忘。当光怪陆离的世界里越来越多浮华,人也慢慢变得浮躁和肤浅。也许时间真的能够改变许多初衷。你曾经爱过的人,你至今还会那样至死不渝的爱着吗?你曾经走过的路,你至今还会誓死不渝的记得吗?可当我们走过弯弯曲曲,经历风风雨雨,饱尝艰辛困苦之后,会懂得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选择,什么才是属于自己的偏爱和精彩。
再订《散文》刊物时,是今年偶然想起的。等看厌看够那些花花绿绿的东西之后,方才明白朴素平淡才是真正的美好。
手捧2012年第一期《散文》,像获得了一个宝贝,又像见到多年前的老朋友。封面、首页、目录、大概内容,一一细细欣赏一番之后才打开第一篇文章读起来。那感觉说不出的甜美和温暖。64页,只4元钱,整本书里没有一条广告。封面设计很干净、素朴,一如一位经历沧桑而弥久留香的女子。手边《散文》刊物里,没有花里胡俏的题目,没有暧昧裸露的画面,它只是像一朵纯洁的幽兰,静静地散发着她体内的幽香。在这个文学日益没有市场的今天,她还在这里,一如多年前那样,坚守的是一种人文精神一种属于历史的记载。在这里,我看到了历史,许多今天的繁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甚至没有昙花一现,只是为世事而存在过罢了。可我在《散文》刊物里看到了坚守,看到历史慢慢前行的脚步。
今天的《散文》,让我欣赏的不仅仅是它的素朴的外表,更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刊物比较人性化,每一页文字里有三分之一的留白。题目离正文留有三分之一的空白,页边距和文字之间也留有三分之一的空白。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比起今天很多杂志,翻开几乎要从广告间去寻找文章的的那些忽悠人的刊物来,《散文》刊物真是弥足珍贵。她的品性让你想起一些人来,比方相声大师马三立,比方文坛泰斗巴金,比方考古大师季羡林,他们不仅仅为时代而活,他们更为一种精神和一种信仰而活。在时光隧道里,我洞见了《散文》刊物那些编辑们的辛劳和不为世事而改变自我的清洁的精神。正如他们在扉页中写道:我知道我们做得不够好,但有一点要说明,即便我们很清楚市场上的菜是靠什么提味,我们也不愿意端上一盘味精给您吃——因为那样,实在是陷害您的身体。
多么地道而实在的一句良言,当我们在微薄在许多快餐和熟食文化里徜徉,我们就是离阅读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