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中坚持,在现实里坚守
作者:农火时间:2024-11-21 12:13:43热度:0
导读:“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第一次听到这句,是从《红楼梦》众女行令黛玉口中得到的。黛玉当时心急,脱口而出。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被同样博学的宝钗听出由头。而我这听者,却知道的一门叫“昆曲”的艺术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第一次听到这句,是从《红楼梦》众女行令黛玉口中得到的。黛玉当时心急,脱口而出。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被同样博学的宝钗听出由头。而我这听者,却知道的一门叫“昆曲”的艺术。
红楼梦里,每遇聚会便会戏班登台,而唱的,却是昆曲。看李少红版红楼梦,每每被那悸动的音乐惊醒。中学国文课,识记文学常识每逢元杂剧时就汤显祖、王实甫、洪升及孔尚任之类。而西厢、牡丹亭、桃花扇和长生殿之类也往往在耳畔回响……
近日重看纪录片《昆曲六百年》,算是系统了解这历史。徜徉在丰富的历史中,感受那音乐之美、形象之美、舞台之美,终究也觉异常幸运和幸福。
昆曲的繁盛,是无数大师推进和努力的结果,亦是民族文化和民众欣赏力发展的功绩。在感受伟大艺术的同时,因为鄙人尚无能力欣赏那高雅的艺术,只为先哲的坚持而感动。无论是魏良辅的推进和改良,还是汤显祖因得一句而感动流泪,到后来传字辈受命于危难之间。都为他们的坚持而崇敬万分。
值得一提的是,鼎盛时期的昆曲,万人学习,人人传唱,实在不是当今漂洋过海的广场大妈的舞蹈可以比拟的。民众的品味和文化取向由此可见一斑,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印证近代以后国人再难欣赏昆曲了。西化和现代化过程中,民众倾向于流行音乐、电影之类,发行量和票房收视率渐渐成了衡量艺术价值标准。不止昆曲,传统的戏曲及其它文化均日渐消弭,慢慢淡出历史舞台。
且不言文化使命和历史价值,但就如此高雅的艺术遭人冷落,该是怎样的令人心寒。与“可怜一出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的洪升一比,素雅高低立显。
昆剧造福越剧、川剧以及京剧等等,若世人忘记祖母、奶娘,倒终不至于忘了母亲及姊妹。但青春版牡丹亭海外巡演好评如潮,昆剧港台演出极受好评。最终只能以“最好的昆剧在大陆,最好的昆剧演员在台湾”来安慰自己。
在历史中,昆剧风光无限,最好的音乐、最美的舞台、最优的造型服装,而极好的文学作品也服务于昆剧,调动这一切的力量和资源,为着怡情养性。最淳朴的时代,过着最高雅的生活。当然,若把当时的昆剧当做现在的广场舞,这热情和兴趣也是一样一样的。
宝钗听闻黛玉情急说出西厢皂罗袍里的句子,事后审问,终于难得的在红楼中见这二人姐妹了一回。只宝钗言语倒也有趣,终究把西厢之类的比做闲书、禁书,实在不是宜读的书,还劝少读为是。
二百年前,四大徽班进京京剧奠定其国剧之后,昆剧遭受灭顶之灾。追析原因:昆剧自身发展规律为是,昆剧剧本过于文雅难以普世为是,昆剧闹腾厮杀引人为是。其后,国门大开,抗战后客观引起的西化,西方文化及文化产品的输入。昆剧再难发展,传字辈老师虽没重振昆剧,但保存了或者非物质文化。
笔者和广大青年一样,不懂昆剧,亦难以欣赏。只在历史的回忆里,触动了某跟神经。经过了六百年的发展,昆剧也有其自身的萌芽、发展、壮大和衰落,只该如何迎接下一个百年,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用余秋雨老师在片中所说:寻着它的可能薄弱点,然后用自己的一切去温暖它、守护它。于昆剧如是,于人如是,于万物莫不如是。
如此,该不会有人吟“”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因为我们本身就很美,可以创造美丽、亦有能力守住美景。
即使,那句词也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