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偶然从一个朋友的博客里了解到《山楂树之恋》,字里行间可以看得出来朋友已经被深深感动,我决定一定要看一看这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正好去长春学习回来之前逛了联合书城,一眼就看到了我要看的书,真是意外的惊喜,可
偶然从一个朋友的博客里了解到《山楂树之恋》,字里行间可以看得出来朋友已经被深深感动,我决定一定要看一看这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正好去长春学习回来之前逛了联合书城,一眼就看到了我要看的书,真是意外的惊喜,可以说得来全不费工夫。在网络不可或缺的今天当然可以在网络上阅读,但是我更喜欢珍藏一些自己比较心爱的书。
这是本在主人公静秋的类似回忆录的基础上写成的,叙述是艾米加上去的,对话大多是静秋原文中的。买来书以后,我甚至在火车上就开始读,已经很久没这么读书了,我知道这就是爱不释手,真的放不下,静秋的命运一直牵动着我的心。读完以后心里一直不能平静,觉得关于这部小说有话要说,我知道这就是感动。
故事发生在文革后期,还在上高中的静秋被学校选中,参加编辑新教材。在我的印象里编写教材应该是资深教育工作者的事情,从未听说高中学生写教材,尽管静秋很有才华,文笔很好,这样的举动仍令人不可思议,只能理解为时代的烙印。这种现象不能单纯的去看,如果和那个时代联系在一起,你就会发现其存在的合理性。
静秋因为编写教材要深入农村,住在贪下中农家里,采访当地村民,把一个叫西村坪的“农业学大寨”先进村的历史写进教材。也就是在这里遇到了在勘探队工作的老三,和老三的故事从此拉开序幕。静秋之所以让艾米把回忆录中的一些内容写出来也是为了纪念已经去世三十年的老三。在那样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也许这样的悲剧结局更切合实际,只是我从心底里断然拒绝这种伤痕。甚至艾米的父亲说如果当年静秋的投稿不是阴差阳错地被退回,会代替卢新华的《伤痕》而成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写进中国文学史。其实静秋的初衷只是单纯地为了纪念老三为了纪念那段青春岁月而不是其他。因为走过了那段艰难岁月静秋也已功成名就,老三的预言一个又一个实现了,而老三却成了静秋心底的伤痕,永不磨灭。
小说通篇弥漫着忧伤,在网络上了解到正在以这部小说为蓝本筹拍影视作品,炙手可热。如果把它搬上银屏我心里想象它的画面一定是淡蓝色调,因为蓝色是对忧伤的最好诠释,背景音乐一定是大提琴不疾不徐低徊地诉说,它的女主角一定要骄傲要散发着书卷气,漂亮与否不是最主要的,虽然静秋的原形在老三的眼里是美丽的。男主角老三要儒雅要有智慧而且还要富于浪漫主义。
这部作品虽然因为发表的年代而没有成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作,但我心里已经把它当作最好的主流文学。静秋和老三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着我,静秋应该是那个时代伟大女性的杰出代表——特别能吃苦耐老能忍辱负重,同时兼具聪明才智和善良品格。我认为静秋的这些优秀品质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老三的形象同样魅力非凡。我羡慕静秋和老三的爱情,我相信这样的爱情并不是完全是时代造就的,和人物有关,和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文化背景有关。老三出身高干家庭,虽然也经历了许多坎坷但最终还可以全身而退。而静秋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她的爷爷是地主,虽然静秋的爸爸早就已经和地主家庭划清了界限,但仍没有躲过那场浩劫,所以静秋以及家人吃的苦作为我来说无法想象。如果这样的出身在当代来说即使不能称之为显赫那也不决不应该成为受苦的理由。如果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有些传统观念也许真的需要颠覆。
从老三对静秋的一见钟情到老三离世不过两年的时间,而且都是偷偷摸摸摸的还没有等到可以光明正大地走在一起老三就已经死了。他曾对静秋说:“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我会等你一辈子。”“我喜欢静秋这个名字,听到这个名字,即便我一只脚踏进坟墓了,我也会拔回脚来看看你——”“我其实不怕死,我只是——不想死,想天天和你在一起——”“你不要跟我去,你活着,我就不会死,但如果你死了,我就……真正地……死了。你懂不懂?”
这样的纯粹的爱,堪称纯情典范,却饱尝世事的艰辛。我羡慕这样的爱情却对他们所承受的不幸心有余悸,颠倒黑白颠倒是非终将成为过去,只是他们付出了青春的代价,如果青春可以用颜色来描绘,那么它的颜色一定代表着平凡而又浪漫,甜蜜而又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