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张俞老师
作者:点洗时间:2024-10-27 02:43:45热度:0
导读:语文老师,张俞,离开我们十几年了,不管在什么地儿,或遇上什么人,说白居易,说《琵琶行》,我的脑海里马上就会闪显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我的老师-张俞。中央电视台10套开播了百家讲坛节目,于丹,易中天,阎崇年
语文老师,张俞,离开我们十几年了,不管在什么地儿,或遇上什么人,说白居易,说《琵琶行》,我的脑海里马上就会闪显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我的老师-张俞。中央电视台10套开播了百家讲坛节目,于丹,易中天,阎崇年等著名学者和教授或讲《论语》或品《三国》或论《清代十二帝疑案》,无不精彩纷呈。中午时分,一边吃着可口饭莱,一边聆听着教授、学者的满腹经纶,这种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真令人陶醉。这个时候,我也就特别怀念张俞老师,我想,要是张俞老师还健在的话,他一定会被选中,在中央电视台给全国观众讲一讲白居易的《琵琶行》,一定的。
我因为从小偏学语文,大了更是深爱唐诗宋词,平日里最爱往张老师宿舍跑请教这方面问题,所以和老师关系密切。老师课讲得好,在学校出了名,很吸引学生,除了语文课正常时段安排之外,我极力主张老师开设专题讲座,在学校和张老师还没应允的情况下,我就自己设计了数张海报,贴在了校园,结果专题讲座一炮打响,开了先河,全校师生反响很大。每每大课教室座无虚席,同学都为听得张老师的一堂讲座而自豪。
张俞,男,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副教授。那时三十来岁,已有近十年讲授《大学语文》的历史。当时是北京众多大学里,为数不多的语文教学能手。据说,他参加过我们那时在读的那本《大学语文》书的编撰工作。发表过有影响的语文研讨文章数十篇,尤其对唐诗、宋词的研究很有造诣,年纪轻轻,已成为北京语文教学研究方面响当当的学者型专家。
老师有185公分高,人胖,个儿不显。长相憨笃,脖子粗,大脸庞,嘴唇厚,眼睛亮,皮肤麦黄。老师天生一讲课的料,宏亮男低音圆正标准北京腔,说活温而不火,柔慢而不促快,一板一眼,抑扬顿挫,平时说话竟和单田方说书一般“嗖、啪、唔”响声词恰到好处从厚嘴唇里应声而出,加之历史地理知识精深,文字功底扎实,各方学识渊博,讲课更是讲得生动了还要生动,精彩了还要精彩。45分钟上课时间常常不够,同学们还要自觉自愿地外加自习,请老师专讲人物或故事,讲台上张老师眉飞色舞,绘声绘色,讲李白他就是李白,一个一手捻银须,一手拿酒樽的唐代老人边吟诗边饮酒,活生生走在你的意识里…讲《陌上桑》(汉乐府)中的古代绝色美女罗敷:她挽簪着黑亮光泽的长发,水潭般幽深、昙花般纯洁的美眸,婷婷婀娜的身姿,柔亮白净的肤色,百灵鸟般清脆的声音……一个纯朴善良秀美的古代女子,在老师讲述中走进了我们的梦境。张老师沉浸之中,学生们沉浸之中,我们都回到了远古的凄美故事里……
更让人痴迷的,是听张老师讲白居易的《琵琶行》。讲课时,张老师从不看书,全身心的投入进诗所描写的情景中去:深秋时节,浔阳江边,枫叶、荻花被冷风吹得瑟瑟发响……我们听得入神,全没有诧异,如此长诗他都融化在了心里,就象自己写的一样,很自然很深情地娓娓道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女的神情,琵琶未曲先忧怨的状态,通过琵琶女哀凄的眼,更主要的是通过那几根细细的弦—(那是琵琶女的心弦,)被她纤纤细指,抚弄出惟妙惟肖的天籁之音……给大家一个电影长镜头式的画面展现。这是怎样的情形呵,这是琵琶曲吗?这分明是天上宫阙里才有的仙乐呵!张老师把课讲到了极致,响声词用到了极致,万籁俱静,静的自巳能听出自己心跳声,这时,琥珀般晶莹剔透的大珠小珠,突然跌落在玉盘上……
你听过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么?张老师讲《琵琶行》也讲到了如此水平。可惜呵……
听北京的同学讲,我们毕业后两年,张老师得了肝癌……他又高又壮,身体那么好。这噩耗真让人难以相信,老师就这么走了,我还没听够他的讲课,他还那么年轻,那么有才华……
谨以此文纪念英年早逝的老师-张俞。
20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