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上世纪50年代,金川解放后,那时的县直机关包括医院、学校、邮电局、贸易公司、看守所等,都集中在尖道子,电影都是在老县委(后来是政协所在地)下边的大礼堂里放映。60年代初,县直机关先后搬到新街后的一段时
上世纪50年代,金川解放后,那时的县直机关包括医院、学校、邮电局、贸易公司、看守所等,都集中在尖道子,电影都是在老县委(后来是政协所在地)下边的大礼堂里放映。60年代初,县直机关先后搬到新街后的一段时间里,还是每次电影都是从新街走到老礼堂去看。那时放电影都是用发电机发电,看电影时,电影的声音音响中,总是夹杂着“突、突、突”的发电机轰鸣声。后来,老礼堂报废了,而新礼堂还未建起来,县电影队放电影都基本上是在县人委(县政府)院内露天放映。每每有电影时,我们就匆匆吃了饭,早早地搬上凳子去占地方。记得大型史诗《东方红》就是在人委大院演的,当时这部电影太轰动了,过去了几十年了,许多片断还记忆犹新。
那时,国产影片产量不大,译制片数量也有限,每一部新片都能在县城上映。当时的电影票每张一角、一角伍和贰角,一角伍的是在正片前加映一部短片,如动画片《大闹天宫》、《神笔马良》之类的;贰角的一般是两部故事片。另外,大多数时候在放正片之前要先放《新闻简报》。那时没有电视和网络,我们只能通过《新闻简报》来直观地认识当时的领袖人物、国际友人、时代风云人物和国内外重大事件。
那时,放电影的除了县电影队外,还有森工系统和劳改农场系统的巡回放映队,森工局的电影在森工局的礼堂放映,农场的电影在金川农场的院内篮球场上放映。每一场我们都要设法去看。
每当影片由班车带来后,电影队就写几张海报,写明片名、放映时间、地点、票价,往街上一贴,先看到的人总是抑制不住激动,有些炫耀地告诉自己熟悉的人,很快小小的县城基本上都知道了。那时基本上没有太多别的文化娱乐活动,看电影就是我们最期盼的了,无论是国产片还是译制片,我们一部也没有放过过,特别是战斗片和反特片,是我们的最爱,百看不厌。我们是在对电影的期盼和迷恋中和在电影故事的熏陶下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