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许多年了,每当我对周围所发生一切感到困惑不解的时候,每当自己不能正确看待、认识事物发展主流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那个清癯消瘦的老人,他戴着老花镜、伏案认真阅读圈点的影像在我的心头久久难以消失。上学时,我是
许多年了,每当我对周围所发生一切感到困惑不解的时候,每当自己不能正确看待、认识事物发展主流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那个清癯消瘦的老人,他戴着老花镜、伏案认真阅读圈点的影像在我的心头久久难以消失。
上学时,我是一个爱思考、爱发问的孩子。14岁的时候,我读到了马克思最喜欢的箴言是怀疑一切,从中受到了莫名的鼓舞,对许多问题都带着如有色眼镜般的怀疑。我的父亲是一名老三届毕业生,“文革”的爆发击碎了他上重点院校继续求学深造的梦想,加之祖上成份不好,一介书生辗转北大荒,放下书本,拿起锄头、镰刀,开始了十余年的劳动改造。小时候,我在父亲的笔记本里偷偷读到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句子,更读到了父亲在周总理逝世后写下的充满哀思与忧患意识的诗句。也许是天性敏感的缘故,而或父亲饭桌上下言辞激愤的影响,少年时的我心里总是蒙着一层浓重的阴影,同窗伙伴们的无忧无虑离我似乎很遥远,我时常用笔向无辜的纸张倾诉着一个少年对世界、对人生、对周遭的看法,独自端详着一个少年沉默寂寥的内心世界。那时,我上初二,对知识的渴求并未因性格的多思忧郁而有所缩减,我时常带着书本到父亲工作的学校的更夫室温习功课,偶然中认识了他——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
每当晚饭过后,夜幕四合的时候,我与老人一同伏在桌子前,我做我的数理化,背我的ABC。他戴着老花镜,安闲地看着书,并不时在书上圈点着、写着什么。时间长了,我对他看的书发生了兴趣,就问他读什么书,是不是《三国演义》、《七侠五义》之类。他说不是,是《列宁选集》,并告诉我:“这本书好喔,看看它,过去许多不明白的问题明白了,解不开的疙瘩解开了,收获很大呀”。那时我对《列宁选集》这样晦涩难懂、主义色彩浓重的书不感兴趣,但心里也不由生起敬佩,一个老人不是热衷于花鸟鱼虫之类,或是尽享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而是在艰涩的书里沉醉遨游,这样的老头儿我还是头一次见到。老人似乎很喜欢我,有时我在解题时,能感觉到他从镜片后透来的饱含慈祥关爱的目光。学习累了,我会放下书,他摘下老花镜,我们一老一少两个人就侃它一会儿。有一次,我问道:“大爷,你说现在的社会风气好吗?我在书里看到这样一句古话:人奸地薄,万物抽条。我认为这句话对现在挺适合,你看做买卖的缺斤少两,无商不奸,缺乏信誉;手里有点实权的人也没有几个能秉公办事,真正为老百姓着想,尽瞎耍威风。能赚钱人就说你行,不管你采取的是什么手段。人们衡量一个人行与不行的能力标准和道德标准全变了,你说人这一辈子有意义吗?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他看了我好一会,只说了一句:“你这个年龄多好啊!想那么多干嘛?一朵花还没开呢!再说对任何事物都要看长远,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相信点精神”。我感到我们之间有代沟,就不再与他多说什么,又怅然地埋头读书。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夏天。有一天,吃饭时,我当着家人的面提起了这个老人。父亲向我讲述了他所知道的关于这位老人的一些经历。老人姓李,是一名老革命,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放下手中的枪,复员后最先在县公安局工作。文革时,因说了一句反对林副主席的话而受到残酷迫害,被关进牛棚,最后蹲进大狱。“九·一三”事件后,恢复了人身自由,但一直未受重用,先后在一些小单位干杂活。他的老战友许多都身居要职,只有他默默无闻干着跟工人差不多的活。拨乱反正后,他也年过半百。现在终于退休了,他在家闲着无事,就出来给学校当更夫。他的儿女中,女儿们都很出息,三个儿子不行,都没有工作,有的经商,有的成为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有的甚至还参与打架斗殴。父亲还说,这个老人,一辈子生性倔强耿直,从不向周围的人言及他受迫害的事,也从不向政府、单位和过去的老战友伸手求助,为子女解决工作,身上有股子正气啊!可学校有许多老师都说他傻,说他有关系不会利用,一个个儿子没工作还不知道着急。知道了他的一些经历,我不禁对老人更加肃然起敬。夏天过去了,天气一天天变凉,老人打仗和受迫害时留下的一些老毛病又犯了,他没有再来学校。
如今,那个认识问题肤浅、片面、低调的少年也已长大。每当我关注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对传统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的裂变感到无法理解、无法承受,对一些人平庸功利的追求感到痛心忧虑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老人的话:对任何事物都要看长远,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相信点精神的。他的话每每使精神困顿彷徨的我不禁为之振奋,对未来坚定了信心。我总想,他一生为革命、为国家建设做了多少事,贡献了多少力量,但在自己身受迫害的时候,在重见光明之际,没有任何对党的抱怨,没有任何补偿性的依赖索取,而是依旧坦然忘我地面对工作、面对生活,这不正是一个老党员坚强党性、高贵节操的真切体现吗?在他晚年的时候,能够潜心钻研解读革命导师列宁的著作,能够执着勤奋地探索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规律和经验得失,不断实现一个共产党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升华,这种上下求索、奋斗不息的精神,不正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法宝吗?许多人都用现实功利的眼光看待他,评价他,说他傻,可是,我们今天所享受的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不正是千千万万个像他一样的傻子,抛头颅,洒热血,宁可委屈自己、牺牲自己,也要不辱使命、立党为公换来的吗?
二十多年过去了,老人已不在人世了,但他的品格、他的精神却在我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并时刻激励着我,使我能够不断检视自己的思想与言行,不断提高自己认识事物的能力,不断坚定做一个善良的人、正直的人和对他人有益的人的信心。我想,这位研读《列宁选集》的老人如果泉下有知,也该为这个少年的成长,为我思想和认识上的转变而感到欣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