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听着田震用深情而忧郁的心绪唱出的《月牙泉》,就常常在想:这月牙泉真的象月牙一样弯弯的吗?忧伤无奈的歌词是它今天的写照?“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的乐园。
听着田震用深情而忧郁的心绪唱出的《月牙泉》,就常常在想:这月牙泉真的象月牙一样弯弯的吗?忧伤无奈的歌词是它今天的写照?“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的乐园。”想象中,月牙泉是在一个平坦大戈壁滩的中心,静静地卧在绿草包围的地方,属于神奇,属于不可思议,沙漠在不远的地方很不甘心地看着这一洼原本它应该吞噬怠尽的清泉。
然而到了敦煌,我才知,鸣沙山、月牙泉不仅彼邻,更是相依相偎。
骑着骆驼,眺望一望无际的滚滚黄沙,如海,静止却又让人感觉波滔汹涌。刀削斧砍般的沙山,土黄还是土黄,视觉正疲劳间,就看到了一个盆地有人工湖和树。
盆地是沙砾遍布的戈壁,骆驼群卸客后都静卧在阳光下,嘴里有一嚼没一嚼地蠕动着,这些沙漠之舟一定也累了吧。
我与众游人躲进一绿色长廊,有很多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跟我们一样惊奇这沙漠中心有绿树,指指点点,异语连连。悠悠散散地走着,灼热的阳光被挡在绿荫外,只是筛漏疏影。走出长廊,两旁是气势磅礴的沙漠山,戈壁平地延伸的尽处,一池被栏杆环绕,有白杨有垂柳的碧湖就这么突兀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柳叶细眉,弯弯的形状,不用说也知这就是“绵历古今,沙填不满”的月牙泉了。
这真是沙漠的眼睛啊,清澈明亮的它,旁边竟然就是沙漠,就象是一群粗犷的壮汉笨手笨脚,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娇嫩娃娃。此刻,在烈日下,这东西长224米,南北最宽处39米,深约4米的清潭,静谧而安祥地躺在茂密芦苇和鸣沙山的包围中,如一美丽的古代女子,恬淡空灵,优雅精致却又用幽怨的眼神看着你。怦然心动,突然忍不住一阵莫明的惊颤。
这泓清泉是由祁连山的雪山潜流涌出形成。曾在东汉,辛氏《三秦记》中就有记载:“河西有沙角山……又山之阳有一泉,云是沙井,绵历千古,沙不填之。”沙角山对应着如今的鸣沙山,沙井应该就是月牙泉的古名了。据说月牙泉之所以2000年来不涸不腐,而鸣沙山山体不变,是因为月牙泉有东北、西北两个风口,沙漠大风进入风口后,因特殊地貌的制约,分成三股不同方向的风流,沿着泉周围的山坡作离心状上旋运动,把山坡下的流沙刮向山顶,继而抛向山峰的另一侧,还来不及塌流下来的沙很快就又被送到四面的沙脊上。这独特的地形运动,让鸣沙山和月牙泉保持着“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天然和谐状态,卧于流沙而沙不侵,你包容我的狂妄,我宽待你的自由,真可谓是大自然中沙漠一绝。尽管岁月流逝时代变迁,但月牙泉真如天上的镜子一样,纤尘不染,碧水粼粼。
坐在泉岸亭阁的凉棚前,清风越过酷暑拂面而来,丝丝冰爽,沙漠中心有凉意,这全是月牙泉神奇的天赐。有两个传说让我极感兴趣,传说一:月牙泉里有一种“铁背鱼”,这鱼能治疑难杂症,而泉边有一种草叫“七星草”,可以催生壮阳,这鱼就是吃这种草的,而人们吃了鱼和草,就可以长生不老了,所以也有人把月牙泉叫“药泉”。故事的传说带着神秘性,千年来总是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至今,当地还留有一个民间习俗,每年的农历五月端阳节,敦煌百姓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登山望泉。传说二:鸣沙山后面是莫高窟,传说唐僧西天取经路过的的雷音寺就在鸣沙山下,寺的大门开在莫高窟,而后门却在月牙泉底。据说莫高窟的洞口有一个是吸风洞,曾有白狗被吸入后,从月牙泉浮出来了。这个传说是不是意味着莫高窟和月牙泉在远古时代是有着地下暗河连通的?而鸣沙山沙粒下滑时响声如雷,最大声强可达到80多分贝。这是否就是雷音寺名称的由来?鸣沙山底真有一座古雷音寺在沉睡吗?
古老的传说有时只是神话,有时却也是一种事实的演变。
望着一丝不皱的碧湖,感受着泉水忍耐、不倔、顽强的生命力,顿觉自己的卑微与渺小。“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亲临其境,感觉非常。无法嬉于泉水,不知其在烈日下是温热还是冰凉?更无法检视泉边的草是野蒿还是传说中的七星草?水至清则无鱼,也真不敢确定此时的泉是不是还有鱼?
只是很可惜,现在因为与源头党河之间出现断流,周边环境日益沙化严重等原因,这天镜之泉的面积越来越小了,已由原来二十四亩锐减到七点八亩;水深也不再丰腴,原来平均有3米左右,据说现在已是用人工的方法来保持泉水水位的,虽然政府已在积极采取补水、节水、引水等各种拯救措施,但月牙泉仍在日益萎缩濒临消失,怪不得朋友老G叹息:人们快要给它唱挽歌了。
每当晨曦晓月,金色沙漠、依依芦苇、天上云影倒映弯弯澈泉独显其千年魅力无限娇娆时,在人们对这敦煌八景之一的“月泉晓澈”发出叹为观止的赞声中,怕更多的还有婉惜怜爱之情,难舍之意吧?若干年后,是不是还敢与田震那样问“我的心里藏著忧郁无限,月牙泉是否依然”?
大自然给了我们神奇的美丽,不朽的温柔,我们又给了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