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转眼间寒冬又至,过了“大雪”气温就一天比一天低了。在W市生活了这么些年,几经奔波,总算是安定下来。每年下雪的时候,我总想起前些年在手中经营过的一个园子,那是我的“百草园”。我那园子不是迅哥的百草园,我
转眼间寒冬又至,过了“大雪”气温就一天比一天低了。在W市生活了这么些年,几经奔波,总算是安定下来。每年下雪的时候,我总想起前些年在手中经营过的一个园子,那是我的“百草园”。

我那园子不是迅哥的百草园,我在里面只种了些花草,鸟虫一类是没有的。故而取名“集春园”。那是我偶然得到的一个园子。最初得到这个园子的时候只是一块长满杂草的草地,在一个山谷之中。之前已有几户人家在那里落户,各自经营者各自的营生。周围的地方已经被刮分掉了。我来的时候那块地就就像绿地中的一块沙漠一样抢眼。我站在地上,觉得与周围很是不协调。

那是母亲的一个远房表亲折腾地皮的时候送我妈的。他本以为那块地会很有作为,但几经折腾,那块地终究也没有做成他当初所预想的那样。半卖半送的,还算把当初投进去的钱都收回来了。

我妈整天自己的事情都顾不过来,更没有心思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来管这么一块荒地。所以,这块地的处置权就交到我手里了。这块从天而降的土地,卖也卖不了几个钱,留着也没什么用处。站在这块地上我一时不知拿它如何是好。

忽发一灵想,我可以在此建立一书阁。想起往日听闻的“天一阁”,便想附庸一番。给书阁取名“栖汐”,比“天一”多了一层防水的意思。山地空气潮湿,降水多,书放在这里怕受水害。孤兀的立一个书阁起来总是不太好看的,就在周围种了些平日里喜欢的花草,用石砌墙围了起来,这就是“集春园”最初的样子。

去园子里我也只能是放假的时候去个两三天就得回来,在园子里多也是在书阁里呆着,就着几壶清茶看会儿书,再到院子里转转,一天的生活仅此而已。那些花草都种植在院子的地里,这样一来可以防人搬走,二来地里营养肥沃可以自力更生。

但园子终究是要人照顾的,我就在当地雇了一个退休在家的老人帮我打理园子。园子里的土肥,我怕杂草抢了我那些花的营养。他的活也不重,就是每个星期抽点时间过来看看,把地里的杂草弄一下就可以了。几乎算不上体力活,为了方面,我选的是离我的园子住的比较近的一家,吃晚饭要不了十分钟的时间步行就可以到。一个月给他400块,钱不多,但可以让我图个安心。

那段时间手上有点事情忙不过来,就有大概好几个月没去园子里看。心里还想着那个老头的“工资”还没给呢,国家有政策:“农民工工资不能拖欠。”所以,我想着抽空去园子那边看看。

等我进院子里一看,顿时眼晕了,院子里除了草几乎还是草,我那些话基本上消失了。那些乡巴佬看见我园子里那些花肯定眼红了,趁没人的时候就过来偷。地上还有连根挖起时留下的土坑。那老头估计也是见多不怪不管事儿了,我来的时候院子里的门是虚掩着的。

其实那些花都是我就地从山后弄来的,都是本地的花儿,没什么稀奇的。当时也是为了园子里不至于空着才想着弄些花来的,后来陆续又从市里农闲弄了些适合当地气候但当地少有的花。但好在那些花没丢多少,被盗的都是他们当地的一些花儿。好在都是一群乡巴佬,不识好坏。

当初走的时候只给那个老头园子里的钥匙,要他负责给地里锄草什么的,没有把阁子里的钥匙给他。现在看来当初的选择是对的,阁子里的那些书一本没丢,但看得出来他们曾经想要试图进去,但没成功,一楼的窗户上的玻璃基本上都被砸了,锁孔上有撬动的痕迹。但我在窗户里架了一层铁栅栏,他们把木窗户给卸了也没进的去。当初是防止失火时整个楼层的框架会很快倒掉,有铁架子会倒的慢一点。现在看来好在有这么一层,不然书也没了。

我抽空把钥匙和锁都换了,又从山地里挖了一些花种回来。但不再种在地里了,我买了九百多个盆,全都移植到了盆里。来的时候就把他们放到院子里晒太阳,接点露水,走的时候全都放到阁子的地下室里去,我在地下室里装了一个自动调控湿度和定时加水的装置,还加装了一个仿日光照的照灯,这样它们就不会缺水少光了。全部弄下来,半年的工资全搭进去了。

一年冬至的时候,我回园子里度假,早上还是阳光普照,下午就突降大雪,漫天的雪像天上被捅了个窟窿一样的往下掉,天地之间起了一层浓浓的雪雾。我来不及穿衣就往园子里跑,把那些花往地下室里搬。最后实在是搬不动了,还有200多盆没有搬到地下室里去,只好任他们在院子里度过一夜了。

当晚,天气预报说最低气温将达到零下25度,相对湿度75%。我自认为我已尽全力照顾她们,能不能渡过这场意外的劫数,就看她们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