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如梦令》是年轻时期李清照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在中国古代崇尚女子“三从四德”的社会里,李清照,却打破了这种传统的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如梦令》是年轻时期李清照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在中国古代崇尚女子“三从四德”的社会里,李清照,却打破了这种传统的约束。少女时的李清照便不同凡响,这也给她传奇的一生埋下了伏笔。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在《如梦令》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活泼,嬉戏,积极向上的李清照。受家庭的影响,李清照自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年少时既做出令当时士大夫汗颜的词句。而就是这样一个别具一格的才女,却有着与封建社会其他女子迥然不同的性格。不拘泥了封建礼数,不长年待字闺中,和男儿一样向往外面的世界。恨不得手拿铁枪,冲上沙场。“昨夜玉树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倒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清照也在她的词里,隐约透露出感叹青春年华匆匆流逝的诗句。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遇到了影响自己一生的男子,赵明诚,又一个才貌双全,通古至今的大才子,二人互生爱慕之心。犹记得为君“含羞走,袜刬金钗溜”,却又“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十八岁时,李清照嫁给了大自己三岁的赵明诚。婚后二人更是相敬如宾,感情甚笃,时常在一起品论共同喜好的金石文物,一起读书赏月。但由于赵明诚身在仕途,二人聚少离多。但距离却没有磨灭他们之间的感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利用词句,表达了对赵明诚的思恋之情,将相思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很好地捕捉到了瞬间的形态,俨然和赵明诚心有灵犀,让如今的我们还相信,真有那样一种感情,叫做相思。青年时代的李清照是幸福的,一个知心的爱人,一个共同的爱好,琴瑟相加,羡煞世人。
“载不动,许多愁”
然而,好景不长。每一对神仙眷侣,总会面临生离死别。时局的动荡,使得赵明诚辗转奔波,仕途艰辛,不堪重负,英年早逝。赵明诚逝世后,李清照没有了依靠,可恨天妒英才。此时又正值两宋交替,国家沉浸在“靖康之变”的悲痛中。国破,家忘,对于李清照可谓雪上加霜。南宋开国之主宋高宗赵构虽有雪耻之心,克无战死之义,无奈一度南迁,躲避金军。金军大将完颜兀术“搜山检海捉赵构”,使得国家上下面临着巨大的耻辱。“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在跟随赵构逃跑的途中,对南宋的形势和皇帝的懦弱悲愤交加。
尚沉浸在丧父之痛中的李清照,一夜之间又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无数的日日夜夜,“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曾经的爱人已入住天堂,美好的家乡早已远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一代词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李清照晚年的真实生活写照。从一个风华正茂,满腹经纶的多情少女,到幸福甜蜜的琴瑟合奏,再到孤苦伶仃的老人,李清照的一生充满了未知,充满了动荡和变数,这也是后人对这位才女除了词作方面又一大加感慨的之处。词坛上有“男中后主,女中易安,当行本色”,易安即清照,只恨二李不能相见。
千年之前的这一段故事早已远去,但是今天的人们在品论古代诗词时,总会想起那样一段历程:恬淡、清新的少女,让我们感慨时间过得太快,美好的年华总是转瞬即逝;多情的少妇,好一个“东篱把酒黄昏后”,又“人比黄花瘦”,怎能不让人心生怜悯;在看透世事,经历沧海桑田之后,无比怀念当年的两袖清风,似水年华,和那一段绝世之恋,此种心情,“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可有无奈,“人老建康城”。
那一段悲戚的历史已成尘埃。如今的我,读罢文章,不时怀想,千年之后的今天,李清照在那天堂里,又在上演着怎样的一段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