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当晨钟敲响黎明的大门,有这样一群人,揉揉惺忪的睡眼,开始整理自己的行装,匆匆奔赴那三尺讲台。当暮鼓擂动黄昏的轩窗,有这样一群人,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炊烟袅袅的家园。无论是春寒料峭,还是大雪纷飞;无论是
当晨钟敲响黎明的大门,有这样一群人,揉揉惺忪的睡眼,开始整理自己的行装,匆匆奔赴那三尺讲台。当暮鼓擂动黄昏的轩窗,有这样一群人,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炊烟袅袅的家园。无论是春寒料峭,还是大雪纷飞;无论是夏日炎炎,还是秋风瑟瑟,总有这样一群人为国之栋梁不知疲倦的忙碌着。这是人类一个特殊的群落,他们不曾拥有绿色田园、流水车间、源源资财、奇珍异宝……,不曾祈望名的金冠、利的银环、仙的飘逸、佛的超越……,他们也没有官吏的傲慢、商人的奸诈、市侩的狡黠、小人的滑俗、教徒的愚虔……,这时用特殊材料、特殊训练造就的一群特殊的人。
他们苦心采撷片片绿叶,铺出脚下叠翠的小道;他们真心掇拾串串蓓蕾,变作眼前绚丽的彩霞;他们精心摘取枚枚锦瓣,穿成青青旖旎的花环;他们悉心收获累累硕果,化为人生路上哲思的佳篇。
他们呕心沥血的开创着民族史的文明,而他们本身就是一页页文明史;他们秉烛操劳照耀着漫漫长夜,照亮了冥冥心野,而他们自己就是一支支通体透明的红烛;他们精雕细刻着民之心,国之魂,未来之神,而他们自身就是一尊尊不朽的丰碑;他们以心血才智呼唤江山代代志远德高知博的风范,而他们就是这样地地道道的千秋风范。
风来柳疏,风过而柳不留声;雁渡零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他们是谁,他们就是我们“千秋仁义之师,万世人伶之表”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伟大的教育工作者。
他们含辛茹苦,无声奋斗,视名利淡如水、待事业重如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他们清贫而酬劳不计,位低而节操不改,磨折而诲人不倦,渊深而苦学不止。
开心一颗,蚕丝吐尽,育出满园桃李;陋室两间,蜡烛燃竭,照亮几代新人。我们且不说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我们且不说教师是春蚕,用自己的生命织出似锦的未来;我们也不说教师是园丁,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满园花开;我们更不说教师是人梯,用自己的肩膀把一个个幼小的身躯托向九天。这些都不足以表达教师的伟大平凡,我们要说的是教师是把浩瀚沙漠里骆驼的忍耐力和莽莽田野中耕牛的执著合二为一的结合体,他们默默无闻的消耗着、心甘情愿的奉献着;拼足浑身精力,挤尽全部心血;几十年如一年,万余日如一日,用自己的青春哺育出新的青春闪光,把自己的生命转化成新的生命延续。“耕犁千亩食千箱,力尽筋疲皆负伤。但求众生终得饱,不求羸病卧残阳。”是人民教师的真实写照。
让我们纵目辽远的教坛背景,紧切历史的脉搏;遥望秦时明月汉时雄关,回眸白云般的郑和帆影,森林般的金田义族,聆听太行松涛、钟山风雨。让我们回到二十多年前:二十多年前,我们教师是“一身廉价衣,两袖粉笔灰,三餐吃不饱,四季风雨吹,五更就起床,六堂课要催,七天一星期,八天一轮回,九月不发饷,十家皆断炊。”然而,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党和人民没有忘记我们。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把“9月10日”定为教师节的议案。现如今,已经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来的历史沧桑,二十多年来的乾坤巨变,我们教师步履蹒跚,变得坚实有力,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下,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变得举足轻重,因此,我们也就有了今天的聚会,让我把一份迟来的问候与祝福送给我们伟大的教师,真情的说一声“教师啊,你们辛苦了,祝你们节日快乐。”
伟大而又平凡的教师啊,加减乘除算不尽您做出的奉献,诗词歌赋说不完您的辛劳。最后,让我以一串数字结束我今天的祝辞: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连同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共天下;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余文思,七纬地理,加上六艺五经四书三言两雅一心,诲人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
谢谢大家!